第十二章 邊緣地帶的共和國(第2/3頁)

只有維京人才能發現冰島的魅力!對生活在9世紀的歐洲人來說,冰島簡直就在遙遠的世界盡頭。它正好處於北極圈以南,可以居住,但也只是勉強可以。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盡管西部和西南海岸及西北部分海岸適合居住,但一年中大部分時間,大部分的峽灣和海岸線都被冰山和浮冰所阻塞。

這些冰山使得通向該島的每條通道都充滿了危險。哪怕是1英寸大小的浮木也能讓維京船員偏離大西洋,一座小小的冰山也會撕裂船身。即便他們能夠僥幸登陸,也沒有足夠的木頭用以修船。這座方圓近4萬平方英裏的島嶼,面積比英格蘭、威爾士和部分蘇格蘭加起來還大,但大部分地方沒有樹木生長。內陸是火山、雪原和冰川組成的面積遼闊的中央高原,縱穿300余英裏,完全不宜居住。只有海岸地帶——大約只占整個陸地面積的15%——適宜居住。

首批仔細觀察冰島內陸的挪威人可能認為他們看到的正是“諸神的黃昏”的預演。在那場決戰中,遠古的冰川巨獸和火妖被釋放,世界被置於冰火交織的末日中。火山、冰川及無盡黑暗的冬天,冰島上的所有這一切似乎正是世界末日的預兆。

冰島跨越大西洋中脊——歐亞大陸板塊和北美洲板塊的分界線。這條脊線孕育了島上眾多的溫泉和活火山,火山經常釋放能夠融化冰川的巖漿,噴出覆蓋整座島嶼表面的火山灰。102這反過來又妨礙了植物的生長,並對牲畜養殖產生嚴重的危害。動物如果吃了被火山灰覆蓋的草,其中的硫化物就會損傷它們的牙齒和牙床,許多動物最後因此而死亡。維京人不得不宰殺並保存這些動物,過著今年吃飽明年挨餓的生活。103

冰島一開始就是一片令人生畏的土地,哪怕在北大西洋峽灣有過死裏逃生經歷的人也會感到畏懼。所有殖民者都必須竭力合作,弱者將被無情地淘汰。後來有位殖民者這樣總結:“不幹活兒,就得餓死。”

維京人來到冰島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大致可分為兩類:要麽是為了逃離家鄉的壓迫——“金發王”哈拉爾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挪威人的身上,要麽是因為無法抵抗自由土地的吸引,有時二者兼有。殷格·亞納遜是冰島最早的永久居住地的建立者,他當時正身陷血仇(這種令人苦惱的事在維京人當中很常見),打算逃往別處,尋求更好的生活。聽說了“鴉人”弗洛基的島嶼後,他便和同父異母的兄弟、妻子及所有的家人揚帆起航,前往該地。

他的兄弟霍爾雷夫(Hjörleifur)的過去也充滿了波折。在挪威殺了人後,霍爾雷夫決定去愛爾蘭開展掠奪,等到家鄉這邊的情況穩定後再回來。他帶了十名凱爾特奴隸回來,還帶回了一把從愛爾蘭古墓中找到的利劍。他懷疑這把劍就是朗納爾·洛德布羅克的佩劍。然而不管這把劍是否有名,被他連累的家族仍未擺脫血仇的糾纏。因此,他和殷格一起踏上了前往冰島的征程。

他們看見陸地時,殷格決定讓“雷神”托爾來選擇建造房舍之地。他拿起兩根木棍,扔進海裏,發誓在木棍靠岸的地方建造房舍。然後他把船拖上海岸,派了兩名奴隸去找那兩根木棍。水流把木棍沖到了西南海岸峽灣區域的小海灣中。海灣的部分地區因附近溫泉冒出的暖流而彌漫著薄霧,殷格於是將其命名為雷克雅未克,意為“煙霧繚繞的海灣”。他在此處建造了自己的莊園,把那兩根木棍豎在主桌前自己座位的兩側。

殷格的兄弟霍爾雷夫就沒那麽幸運了。他不打算讓神來決定任何事,在最早碰到的看起來不錯的地方建立了莊園。盡管他選的地點不錯,但不久之後還是為自己的自大付出了代價。他的奴隸發生叛變,他也在之後的沖突中被殺死。對維京人來說,這個教訓很清楚:敬神則昌,蔑神則亡。

選擇定居點成了首批移民的宗教儀式,許多人效仿殷格,讓水流為他們選擇地點。104幾乎所有人祈求的神靈都是托爾。托爾掌控著海洋上的風、霧、雨和天空,他的喜好因此變得至關重要。甚至信仰基督教的人也相信這點。生活在10世紀初的冰島人“瘦子”海爾基(Helgi the Lean)在被問起信仰什麽神時,答道:“在陸地上,我信仰基督,但在海洋中,我總是祈求托爾。”105

雷神托爾的幫助,或者說運氣,是人們所需要的。從挪威西海岸航行到冰島需要7~10天的時間,航程約為600英裏,通常需要經過多個島嶼。從設得蘭群島到法羅群島再到冰島,這段旅程充滿危險,沿途經常會遇到暴風雪。

維京人在這段旅途中使用的船叫作科諾(knörr)。這種船長約80英尺,可以容下數十位乘客。除了旅途中所需的食物和水之外,早期的移民還會載上馬匹、豬、羊和牛,以及農具和武器。他們不需要攜帶建築木材,因為這兒有著成片的樺樹林可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