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愛爾蘭海域的維京王國(第2/2頁)

奧拉夫也許嘗試過再次起兵,但是944年,他遭到了約克人的驅逐,被迫逃到了都柏林。不幸的是,就在那年,愛爾蘭至尊王率軍洗劫了都柏林,奧拉夫勉強才控制住局面。都柏林遭到嚴重打擊,維京人對於約克的掌控也隨之松動,英國人趁機控制了這座城市。

愛爾蘭的維京人進入了一段相對敗落的時期,其他地區的維京人開始把目光投向約克,打起了這座城市的主意。其中最具野心的當屬來自挪威的“血斧王”埃裏克,他是挪威的首位國王“金發王”哈拉爾的兒子,這位國王至少有20個兒子。根據後來的記載,埃裏克從小就體現出了他作為維京人的天賦。12歲那年,他離開了挪威,開始了自己的冒險之旅,並在接下來的十年內,在法國至俄羅斯北部的濱海地區不斷掠奪。

這些英勇行為為他贏得了父親的鐘愛,他的父親決定把王位傳給他。這項決定引起了哈拉爾其他十幾個兒子的不滿,他們同埃裏克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埃裏克用斧頭砍殺了其中兩個公開表示抗議的兄弟,借此平息了這種不滿。另外兩個兄弟召集軍隊,企圖廢黜埃裏克,但是同樣遭到了殘忍鎮壓,並遭遇了和之前兩個兄弟同樣的命運。埃裏克成了挪威國王,並因為其用斧頭砍殺了自己的兄弟而被稱為“血斧王”。不出所料,他的統治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他在爭奪王位的過程中表現出無比的殘忍,在他統治自己的王國時也表現出了這種殘忍。愈演愈烈的專制統治讓他失去了民眾和王公貴族的支持。他的統治僅僅維持了很短的時間,之後埃裏克就被他最小的弟弟“善良王”哈康趕出了挪威。

埃裏克似乎重新幹起了他最擅長的勾當——掠奪,並在掠奪北部地區時,聽說約克人趕走了自己的國王。英格蘭人的統治引起了丹麥人的不滿,利用這種不滿,埃裏克成功在約克加冕稱王。

他很快便發現自己陷入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新任英格蘭國王伊德雷德(Eadred)驍勇善戰,並不打算讓另一個維京人在約克建立起自己的勢力,所以伊德雷德便開始挑唆蘇格蘭人襲擊諾森布裏亞。與此同時,英國的統治範圍向北擴張,埃德雷德借此威脅諾森布裏亞的居民,稱如果他們不驅逐埃裏克,將會受到嚴重的懲罰。丹麥人再次拒絕聚集在一位斯堪的納維亞君主的麾下,埃裏克被逐出了英格蘭。

這為奧拉夫·西特裏克遜重回都柏林掃清了道路,但是他很快就浪費了所有的善意,僅僅在3年之後,便被自己的臣民趕回了愛爾蘭。到此時為止,政權的不斷更替削弱了維京人在北部地區的統治根基,西特裏克統一約克和都柏林的夢想也就此終結。約克郡的丹麥人也許仍然會沿襲丹麥的名字,遵守丹麥的法律繼續生活下去,但是他們再也不認為自己是丹麥人。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已經接受了基督教,並在陸地上定居了下來。他們不再把來自挪威或者愛爾蘭的冒險家視為親人,而是即便不會把他們視為徹底的敵人,也會視其為可能帶來破壞的力量。他們更加傾向於在威塞克斯的基督教國王統治之下,過起自己的穩定生活,而非在北部海上國王的統治下,過那種戰亂紛繁的人生。這種思想上的轉變標志著丹麥區首次真正地融入英王國。

從根本上而言,斯堪的納維亞王國的傾覆是不可避免的。第一代維京人也許太過躁動,無法成為好的管理者,但是他們的後代無疑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無論是伊瓦爾還是古特侖都曾將土地分給自己的士兵,模仿盎格魯–撒克遜國王的統治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維京人接受了英國人的宗教、風俗,甚至學會了英國人的農業生產技術。在這一過程中,維京人本該最終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國度,如同曾經的諾曼底。

這些之所以沒有發生,是因為阿爾弗雷德和他的兩個繼任者實在是太過精明,他們允許丹麥區內的維京人繼續保持傳統,自己則不斷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的英格蘭。最終,古挪威語和風俗日漸式微,無法繼續維系其原有的斯堪的納維亞特征。一旦丹麥區內的維京人意識到與來自北方的移民相比,他們與南部的鄰居有著更多的共同之處,那麽這個地區最終將被英格蘭國王所吞噬。至於具體何時,不過是早晚的問題。

維京人的約克仍然存在著最後的希望。952年,“血斧王”埃裏克率領一支規模較小的維京軍隊,重新攻占了英格蘭。他擊敗了蘇格蘭和威爾士的聯軍,在約克稱王。然而,一個有著“血斧王”綽號的男人,很難贏得對維京人大失所望的人民的支持。隨著專制統治的加強,埃裏克被約克人罷黜,並在他試圖重新招募軍隊時遭到暗殺。71約克從此永久地並入英格蘭人的王國,這個國度再也沒有出現過新的維京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