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維京人的黎明(第2/2頁)

他們的目標並非人們預測的那些繁華的貿易中心,如多塞特、南安普敦等地。這些地方警衛森嚴,且人口眾多,便於集中力量進行反抗。狡猾的維京人轉而襲擊了位置孤立但是同樣富裕的林迪斯法恩修道院。除了那些毫無防備之心的修士的祈禱外,這裏沒有任何其他實質性的防備。

英格蘭的修道院在過去100年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並自然而然地成了進口貨物的銷售場所。這裏有用於舉辦聖餐儀式的香醇佳釀,有用於制作教堂法衣的綾羅綢緞,還有用於裝飾聖杯聖盒的奇珍異寶等。除了通過虔誠教徒的捐獻積累財富外,早期的修道院還承擔著“原始銀行”的角色,地方權貴經常把金錢存放在一些他們認為非常安全的修道院中。這些消息通過口耳相傳或者商人的貿易交往等方式,傳到了維京人的家園。對維京人而言,劫掠一所修道院,無異於天大的好運。

更為有利的是,在維京人看來,這些富裕的目標基本都是毫不設防的。幾乎所有的歐洲教堂都建立在空曠的海岸邊,因為人們相信大海會為其提供天然的屏障。這種想法後來被證實是多麽的愚昧無知。通過文字記載,我們依然能感受到當時受到襲擊後人們有多震驚。一位神職人員在首次襲擊後寫道:“人們從來沒有想過,這樣一次襲擊居然會從海上發起。”

當時的修道院普遍很富有,林迪斯法恩修道院更屬其中之最。維京人選擇將其作為首要目標絕非偶然。林迪斯法恩修道院曾得到過國王的親自饋贈,與同時代的修道院相比,林迪斯法恩修道院擁有的文物數量多到無與倫比。其中包括英國修士卡斯伯特的遺體,以及把基督教帶到蘇格蘭的愛爾蘭傳教士科倫巴的遺骸。大量的朝聖者慕名而來,推動了當地貿易的發展,也使得林迪斯法恩修道院變得越發富裕。各種各樣的維京人團體早在此地活動了很長時間。793年6月8日,有一個來自今天的挪威的海盜團體發動了一場殘忍的突襲。

諾森布裏亞的一名修士記錄了這次突襲:

“猶如兇猛的蜂群,北方的異教徒攜著強大的海上力量撲向不列顛島;隨即又化作兇殘的狼群,在島上肆意地燒殺搶掠……”

沒有誰能夠幸免於難。試圖抵抗的修士或被就地斬殺,或被拖到海岸淹死;聖盒被砸成碎片,裏面的內容傾倒一地;教堂裏的華麗壁毯被野蠻地撕下,祭壇也被夷為平地。遇難者屍體棄置於各處,猶如“散落街頭的糞便”。

這場災難給歐洲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如果英國基督教的核心地區都可能被攻陷,那麽還有什麽地方是安全的呢?焦慮的修士試圖去解釋這場災難,聲稱在災難發生之前,上帝已給出警示:幾周以前,天空出現道道閃電;修道院的上空更有惡龍在不停地盤旋。

這場災難之所以會發生,大部分要歸咎於英國教會人員思想上的松懈。災難發生的幾周後,一封呼籲改革的信件流傳開來,信中引用了《舊約·耶利米書》第一章第十四條的內容:“耶和華對我說,必有災禍從北方發出,臨到這地的一切居民。”學者阿爾昆在給林迪斯法恩主教的信中,從神學的角度清晰地分析了災難產生的原因和所應采取的對策。

“也許這是一場更大災難的開端,也可能是居民原罪的顯現。但它的發生絕不是偶然的……幸免於難的人們,要保持警惕,英勇作戰,守衛上帝賜予我們的家園……”

然而,這場災難並沒有引發多少真正的反思。第二年,東海岸賈羅郡境內及西海岸斯凱島上的修道院均遭到襲擊。795年,艾奧納大教堂遭到洗劫。劫掠者把當地所有的修士、修女、農民乃至動物都拖到海岸邊上,然後殘忍殺害。這場慘絕人寰的屠戮預示了即將到來的大屠殺時代。阿爾昆,在安全的查理曼帝國首都,記下了人們不堪的痛苦:“如果卡斯伯特等諸多已故的先賢聖人連自己都無法庇佑,不列顛島上的眾多教堂又能指望誰來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