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維京人的黎明

一個充滿暴力和血腥的時代在林迪斯法恩島上拉開了序幕,這個小島本來是最不可能發生這類殺戮的地方。不管怎樣,在今天看來,這座大陸島仿佛遊離於時間之外,毫無特色,就這樣默默無聞地漂在北海之上。島上植被稀疏,土壤為多石質,整體地勢向海岸傾斜,直面海浪的侵蝕和北方冷空氣的侵襲。

早在6世紀時,一群為數不多的修士就定居在這裏了。那些修士當時正在尋覓一處可以讓他們遠離紅塵紛擾的靈魂港灣。此後的一個世紀內,一座小修道院在島嶼南部的海角落成,其適於禱告的靜謐環境吸引了一位名叫卡斯伯特的修士,他是諾森布裏亞未來的主保聖人。卡斯伯特在這座島嶼上生活了23年,為人熱忱,品德高尚,名揚四方。卡斯伯特逝世以後出現了諸多與其相關的奇跡,其墓地後來便成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朝聖之地。

座座修道院拔地而起,正是8世紀晚期新的社會活力的集中體現。一批強勢的統治者在英國和歐洲大陸崛起,使整個西歐重新獲得了一種自羅馬治世結束以後便再也沒有出現過的強烈安全感。盡管羅馬治世之後還出現過更加繁榮的歷史時期,其破敗遺跡依然隨處可見,但是農民、手工業者和修士已經過上了中世紀早期的安穩生活。

當時英格蘭政局割據,分為四個大國和三個小國。其中最強大的是麥西亞王國。麥西亞王國西起威爾士邊界,東至北海之濱,幾乎控制著整個島嶼的中部地區。另外三個大國分別是:北起愛丁堡南至亨伯河的諾森布裏亞王國;覆蓋英格蘭東海岸大片沼澤地帶的東盎格利亞王國;橫貫英格蘭西南部,囊括康沃爾的威塞克斯王國。三個小國則分別是位於英吉利海峽邊上的蘇塞克斯王國,統治著倫敦的埃塞克斯王國和疆域覆蓋坎特伯雷及其周邊地區的肯特王國。

8世紀,整個英格蘭都在蓬勃發展,但其北方地區更是見證了文化的繁榮昌盛。歷史學家將之稱為“諾森布裏亞文藝復興”,這比後來那場起源於意大利的著名的文藝復興運動要早了600多年。繪畫、冶金、雕塑、建築等各領域都蓬勃發展,百花齊放。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誕生了眾多著名的盎格魯–撒克遜泥金寫本,包括《林迪斯法恩福音書》《凱爾經》《都羅之書》3等。

修道院在英格蘭各地開辦學校,培育了眾多知識淵博的學者。因而,當查理曼決定建設自己的宮廷學院4時,大批英格蘭學者就被招過去了。

英格蘭和蘇格蘭北海岸邊的賈羅、林迪斯法恩、艾奧納島等地的修道院在這場文藝復興運動中受益最大。精裝鍍金的《福音書》、寶石鑲嵌的聖盒5、象牙雕琢的法杖(象征著主教的權力),以及金線繡圖的法衣開始出現,見證了這場文藝復興運動的8世紀在一片繁榮與和諧的景象中逐漸落幕。787年,盎格魯–撒克遜人在其編年史中記載,英格蘭的農民在他們的田野上“泰然”勞作,幸福感是如此強烈;一位編年史學家在書中激動地寫道:“耕牛甚至會自願地將它們的脖子伸進軛中。”然而,黑夜終將來臨。也正是那年秋天,一名觀察員發現三艘身份不明的船只,停泊在距離威塞克斯南部波特蘭島不遠處的海面上。

無論何時發現任何船只,不管其友好與否,海岸警衛隊員都應立即向地區或城鎮的主要行政官員——王國的地方治安官匯報。想必波特蘭島的地方治安官比杜希德(Beaduheard)認為船上的那些陌生人不過是一群商人。他騎馬趕到岸邊,可能只是為了帶領他們去警署辦些從事商業活動所需要的手續。然而,我們終將永遠無法得知他當時到底是如何打算的,因為比杜希德還沒來得及開口,他和他的隨從便被船上那些陌生人亂箭射殺。

可憐的比杜希德,不幸成為首位有記載的與維京人發生接觸的歐洲人。他的家人甚至都未能來得及為其復仇,因為當王國士兵趕到的時候,維京人早已帶著從屍體上扒下來的財物離去了。人們不知道他們去了哪裏,可能是沿著海岸線繼續南下,也有可能是北上返回了自己的家園。除了將屍體掩埋並祈禱那些陌生人再也不要回來之外,人們沒有什麽其他的事情能做。

有關此次襲擊的消息迅速傳播開來,惴惴不安的當地人開始采取一些防禦措施,以防那些強盜再次出現。英吉利海峽兩側的農民被招進民兵組織,組成能夠應急的地方突擊部隊;一些宗教場所也采取了類似的防禦措施。792年,肯特王國要求境內修道院提高海防能力,以防“異教海員”的入侵。然而,維京人並非普通海盜,他們很快便以實際行動證實了英格蘭人所做的準備是有多麽的不堪一擊。之前的那些劫掠,不過是些試探性攻擊,用以檢測英格蘭人的防禦力量和計算自己能夠獲得的收益。793年,維京人開始集中力量大舉進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