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大風歌(四十五)用人有道(第3/4頁)

畫外音:

在劉邦的隊伍中有一大批才智卓越、勇冠三軍的能人,他們大都來自五湖四海,有老家豐沛起兵帶來的老班底,有半路加入的,有的來自敵方陣營,在吸納人才方面,劉邦具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和胸懷。然而在王立群先生看來,劉邦在對這些人才的使用上並非等同視之,其中有一個核心集團的人才最為他所倚重,那麽這是一個什麽集團?它又反映了劉邦怎樣的用人策略呢?

王立群:

這個核心集團我們叫他豐沛故人集團,來自豐邑、沛縣的老朋友老鄉這個集團的,這就是劉邦最核心的一個集團,這個集團在劉邦的集團中間起了什麽作用呢?凝聚人心,穩定隊伍,兩大作用,所以劉邦的軍隊無論是打勝仗打敗仗,遇到多少挫折,有多少人叛逃,有多少人陣亡,他始終有一個核心打不散、打不垮,這個核心就是豐沛故人集團。這個豐沛故人集團在劉邦的心目中間地位很高,而且在後來封侯的時候他們占的比重很大,因為參加革命早,戰功多,所以最後他封侯的比例也很高。劉邦當了皇帝以後,就把豐沛故人集團安排到他的政府中間去,我們舉三個重要職位來看看,相國、太尉、禦史大夫,相國,太尉和禦史大夫並稱為三公,是最重要的三個職務,相國先後誰擔任的呢?蕭何、曹參、王陵、陳平,然後是張蒼。從劉邦的第一任相國一直到漢文帝的丞相,陳平、張蒼,在這些人做相國的位置上,你算算,只有陳平和張蒼不屬於豐沛故人集團,其他都屬於豐沛故人集團,這個最重要的行政權力,他是交給他的核心集團的成員來把握的。我們再看太尉,太尉是最高軍職,輕易不設太尉的,但是你看一看,劉邦在他的這個政府中間設的太尉,先後擔任太尉的有誰呢?第一任盧綰,就是和他居同裏、生同日、學同師的那個盧綰,當然後來叛變了,封燕王以後叛亂了。盧綰、周勃、灌嬰,這三個人是掌軍權的,全部是豐沛故人集團。你再看禦史大夫,禦史大夫是三公之一,號稱為副相國、副丞相的,第一任周苛,在滎陽保衛戰中間死了,他死以後他的堂弟周昌擔任,周昌以後是周昌手下的一個官員叫趙堯擔任,再往後是任敖,再往後是曹zhu,曹zhu是曹參的兒子,再往後是張蒼。這一撥人中間絕大多數屬於豐沛故人集團。這中間有一個人大家可能有點忘掉了,叫任敖,任敖這個人不但是劉邦這個豐沛故人集團的成員,任敖這個人還在劉邦犯了案子,劉邦逃了,然後呂雉替他頂罪坐了牢,呂雉坐牢的時候受到監獄裏獄吏的羞辱,這個任敖就挺身而出把那個獄吏給揍了一頓,保護這個呂後。就是他這一個禦史大夫擔任的這些人員,絕大多數也是豐沛故人集團的成員,可以說劉邦這個豐沛故人集團,是劉邦人才集團中間最核心的一個成員。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他有一個穩定的核心,他又接納了五湖四海,這五湖四海的人跟核心集團的人還能夠融洽地融為一體,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劉邦把它做到了。

畫外音:

劉邦手下擁有一大批才華橫溢的人才團隊,但同時也出現了一個問題,能人難管,在打天下的時候這個問題已經顯現出來,劉邦絞盡腦汁通過平衡利益等各種辦法加以解決。然而在登基稱帝之後,劉邦在用人策略上開始發生重大變化,那些功勛卓著的異姓諸侯王成了他最大的心病,那麽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心病?在對異姓諸侯王的處理上劉邦又會采取哪些策略呢?

王立群:

異姓諸侯王也是個個有才的人啊,絕大多數都是有本領的人,劉邦對異姓諸侯王是怎麽處理的呢?怎麽看待的呢?其實劉邦對異姓諸侯王是區別對待的,他把異姓諸侯王分作兩類,他最視為對手的是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這是他一定要除掉的,這幾個人能力太大,兵力太強,戰功太大,威脅也太大,這是一定要除掉的。其他幾個他是區別對待的,比如說趙王張耳,趙王張耳第一才能平庸,趙王張耳跟劉邦又是親家,趙王張耳的兒子張敖就是劉邦的女婿,所以劉邦對張耳、張敖父子基本上是信任的。另外還有幾個王,像長沙王吳芮,燕王臧荼,這兩個王基本上不起什麽作用,長沙王在南邊,長沙國很小沒有實力,而且長沙王的父子幾代人都極力地迎合劉邦,劉邦對長沙王沒有采取軍事行動,讓他們一代一代傳國,一直到自生自滅為止。燕王臧荼力量很小,韓信要打他他就投降了,整個楚漢戰爭燕王臧荼是置身事外沒有參與,基本上是沒有參與的,所以劉邦對燕王臧荼也是處於一個不太看在眼裏,把他邊緣化的一個諸侯王。他真正要防的是韓信、彭越、黥布這三個王,所以他首先是殺韓信,接著殺彭越,最後是滅黥布,這三個是他重點的。趙王張耳一早就死了,他的兒子張敖因為卷入一個謀殺案,最後證明不是他的主謀,那也不能做王了,把他降為侯。臧荼後來是叛亂了,最後把臧荼給滅掉了。長沙王最遠力量又小,一直在逢迎劉邦,劉邦就讓他保存下來了。所以劉邦對諸侯王,應當說他采取的對異姓諸侯王,他采取的策略是區別對待,重點打擊,區別對待,用這八個字來處理異姓諸侯王。而他消滅異姓諸侯王所倚重的就是封侯集團,因功封侯集團是他倚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