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大風歌(三十九)死因之辨(第3/5頁)

我們先說錯沒有錯,韓信求封假齊王錯了沒有?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考慮一下,我們曾經講過韓信在劉邦築壇拜將以後,曾經在漢中跟劉邦有一次深談,這個叫漢中對策,在這個漢中對策深談的時候,韓信提出來一個非常有名的觀點,叫“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當時韓信就提出來你把天下的城市、土地拿出來封給功臣,那麽什麽地方你打不下來呢?劉邦當時的表態是“漢王大喜”,所以韓信是最早提出來把土地封給功臣,讓功臣為你打敗項羽,劉邦認同這個做法,所以韓信是因功封侯的首倡者,也是受益者,所以他提出這個做法劉邦是認可的啊,既然劉邦認可那有什麽錯呢?沒錯,韓信實際上沒有錯。但是雖然沒有錯,違反了官場的潛規則,這個專制政權下的官場有一個規則,做下級的你只能等待上級給你官,給你加封,你不能自己去要,你要去要就違反潛規則了,韓信求封沒有錯,劉邦也贊同,但是要等著劉邦主動給你封,韓信一去要違反規則了。

這個違反規則了以後,劉邦動了殺心了嗎?我覺得不好講,我的看法是動了防範之心,至於是不是動了殺心,我認為不大好講。所以宋代的一個大詩人黃庭堅,他寫過一首詩叫《韓信》,他在這首詩中間寫了四句,講得很有道理,黃庭堅的詩這樣寫的:“成臯日夜望救兵,取齊自重身已輕,躡足封王能蚤窹,豈恨淮陰食千戶”。這個話是什麽意思呢?說劉邦在滎陽跟成臯日夜盼望著韓信的救兵,等著你來,結果你拿了齊地以後呢,你要求封齊王,封齊王是把自己的身份提高一點,這叫自重。黃庭堅認為“取其自重”實際上的效果是“身已輕”,你想自重實際上在劉邦那兒你輕了,沒有分量了。“躡足封王能蚤窹,豈恨淮陰食千戶”,當你看到劉邦是被人家踩了兩腳,才封你做齊王的時候,你就不要埋怨後來封你淮陰侯,那是必然的。黃庭堅就認為,求封齊王是韓信的人生敗筆,這也是一個很有名的觀點,說求封齊王惹來殺身之禍。

畫外音:

在王立群先生看來,韓信攻打齊國和求封假齊王都讓劉邦感到不舒服甚至反感,但這兩件事還不足以讓劉邦動了殺心,而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就不那麽簡單了。這件事情讓劉邦對韓信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那麽這究竟是件什麽事呢?它是韓信被殺的最終原因嗎?

王立群:

第三個,還是跟齊王有關,你看一個是滅齊,一個是求封齊王,第三個是擴大齊王封地惹的禍,又跟齊王有關,就是韓信幫助劉邦搗毀了項羽的後方以後,項羽沒有辦法鴻溝議和,議和以後項羽就撤,劉邦就追,結果追到固陵劉邦吃了個虧,他20萬追兵叫人家項羽的10萬追兵打得困在城中不敢動,20萬人硬是打不過人家10萬人。等韓信韓信不來,等彭越彭越不來,後來他不理解他為啥不來啊,張良給他說了,你馬上要當皇帝了,人家就那麽一塊地,太小了人家不來,現在的辦法,你趕快給人家加封土地人家就來了。所以劉邦就大規模地擴封了韓信跟彭越的封地,土地一到他倆來了,他倆一來項羽完了。這件事惹得劉邦動了殺心,這件事應當怎麽看呢?這件事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我覺得韓信有英雄之才,但是同時還有市井之心,就是市井小人之心,他自己是以市井之心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他同時又希望劉邦能夠用君子之心厚待自己,這就是個很大的矛盾。

這一次當韓信要求擴大自己的封地的時候,他其實沒說,那個假齊王他是明明白白寫信要的,但是擴大封地他沒說,他是用行動來說,就是你讓我來我不來,你猜吧,猜對了我就去,猜錯了我不動。劉邦猜不透,說明劉邦智力還達不到,張良猜出來謎底了,張良發覺是給人家“發工資”發得少了,所以人家不來加班了,那怎麽辦?多發點,劉邦就趕快給人家發“加班費”,“加班費”一發人家來了。求封齊王的時候劉邦是拍桌子大罵,這次要求加封的時候是韓信沒寫信劉邦也沒罵人,這次很微妙,那次是韓信寫了封信,劉邦氣得當著使者的面破口大罵,所以張良跟陳平各踩了他一腳。這次人家不寫信了他也不罵了,但是我覺得這個不罵比罵更可怕,罵說明他對韓信的判斷是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為什麽叫出乎意料之外?他覺得韓信是自己的部下,打了齊國滅了齊,理應帶著軍隊來,你現在不來,要求封假齊王,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所以他惱怒了。但是這一次由於張良說在前面,劉邦早就明白他為什麽不來了,所以這次劉邦沒有罵,不罵說明他把韓信定位在一個什麽樣呢?定位在一個小人的位置上了,這次不罵了,因為沒有出乎他的意料,我就知道你這家夥不給錢就不來,所以劉邦不罵了,但不罵比罵後果更嚴重,這是第三個有代表性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