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大風歌(三十九)死因之辨(第2/5頁)

我們先說劉邦為什麽不下達終止令,史書也沒有記載劉邦為什麽沒有終止韓信滅齊,我想從邏輯上講只有兩種可能,第一,劉邦有意不下達終止令;第二,劉邦無意之間忘了下達終止令,大家想想,從理論上只有這兩個,要麽是有意的,要麽是無意的,忘了。我們先說有意,劉邦會有意不下達終止令,一方面告訴韓信你用軍事滅齊,一方面派酈食其去政治上說服齊王投降,但是同時不給韓信下達終止令,有沒有這種可能?這種可能實際上是拿酈食其的生命來考察韓信,因為這樣做最大的危險,受害者是酈食其,有這種可能嗎?我覺得沒有可能。我們舉兩個例子來說明,第一,酈食其為劉邦立過大功,劉邦在西入秦關的時候,在峣關遇阻的時候,就是酈食其跟陸賈去說服秦國的將領跟劉邦達成和解,然後劉邦發動突然襲擊,跟那個滅齊一樣,那個時候是酈食其說完以後回來了,他立過大功。第二件事,漢十二年當劉邦平定黥布之亂結束以後,劉邦就想到了酈食其的兒子酈疥,據史書記載酈疥雖然參加了很多軍事行動,但史書記載了四個字叫“功未當侯”,就是他立的功還不足以封侯。那麽劉邦怎麽對待酈食其的兒子呢?史書記載了這麽一段話:“上以其父故,封疥為高粱侯”,皇上因為他父親酈食其是個烈士的緣故封他兒子做高粱侯。你看這兩件事,這說明劉邦對酈食其之死是心中懷有愧疚的,所以後來封了酈食其的兒子為侯。根據這兩點我們斷定劉邦不會有意不下終止令,如果排除了有意不下,只剩了一個無意中忘了,但是事實上你想想這麽大的事劉邦怎麽能忘了呢?但是你反過來想一想,如果不忘了又能怎麽解釋呢?第二個問題,那麽為什麽讓韓信滅齊,又派酈食其去說服齊王呢?我想這裏最重要的原因是兩點,第一,用政治上說服齊王投降漢軍,這個方法比較便捷,動作非常短,時間非常短就可以解決了,如果軍事行動可能會曠日持久。第二,這樣解決也防止韓信做大做強,劉邦對韓信是邊用邊防,如果讓韓信再去滅了齊,韓信功勞太大了,滅齊以後他可能力量更強大了,所以劉邦有忌諱,所以讓酈食其去了。那麽最後一個小問題,劉邦贊成韓信滅齊嗎?

畫外音:

劉邦一方面命令韓信攻齊,一方面又派酈食其去說降齊國,兩者之間存在矛盾對此劉邦不可能不清楚,如果酈食其能夠說降齊國自然是個不錯的結果,但在王立群先生看來,劉邦並沒有讓韓信停止攻擊,說明劉邦心裏還有想法。那麽,在究竟是降齊還是滅齊的問題上劉邦更青睞於哪個選擇呢?

王立群:

我的答案是不好說,這不好說,因為大家考慮問題,降齊和滅齊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降齊,齊國的軍隊完整保留了;滅齊,齊國的軍隊完全打垮了,哪一個對劉邦的統治更有利呢?很明顯滅齊更有利,而且滅齊中間劉邦派出來了韓信,不但打垮了齊國的軍隊,而且把楚國項羽派的龍且的20萬軍隊也給消滅了,所以韓信攻占全齊以後,直接威脅到西楚國的國都彭城,直接威脅到項羽的大後方,所以從這樣來看滅齊比降齊效果更好,我覺得劉邦從心裏邊一定會認為,韓信滅齊比酈食其說服齊王投降對他來說更好。但是韓信滅齊以後,帶來了兩個劉邦不願意看到的結果,第一,酈食其死了,酈食其是受漢王劉邦之命出使齊國的,死了,齊王田廣肯定不願意啊,你先說服我投降,我們放松戒備了你再突然間打我們一下,給我們打滅了,那人家肯定把這個使者,認為你騙我們,把這個使者給殺了,所以酈食其死了。第二,韓信做大做強了,因為滅了趙國以後,劉邦把韓信手下的20萬趙兵精銳部隊全部帶走了,讓韓信重新組織軍團,韓信就訓練了一批老百姓,滅完齊他擁有30萬精兵。所以韓信滅齊對劉邦來說是功大於過,有功有過,但是他讓劉邦產生了很大的一個不放心。所以我認為,說韓信滅齊惹來殺身之禍,我不太認同這個看法,我認為韓信滅齊是功大於過,他帶來的是劉邦對韓信的戒備,還不至於動了殺人之念,這是第一個重要的話題。

第二個話題,求封齊王惹的禍,韓信滅齊以後,劉邦就等著他帶兵來滎陽助戰,結果韓信來了一封信,要求封他為“假齊王”,假就是代理,封他為代理齊王,這件事惹惱了劉邦,這個過去我們講過,這件事導致後來韓信被殺,這件事情流傳很廣。那我們要討論求封惹禍了嗎?說求封齊王惹了禍,那麽求封齊王惹禍了嗎?要回答這個問題要考慮兩點,第一,韓信求封錯了嗎?第二,韓信求封劉邦動了殺人之心了嗎?這兩個問題考慮好了,這個問題就好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