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大風歌(三十八)反乎冤乎(第3/4頁)

畫外音:

關於韓信之死有觀點認為,那是因為韓信謀反才招致被殺,而還有一派觀點認為韓信沒有謀反,當年蒯通窮盡天下的道理試圖說服韓信,韓信都沒有動心,那麽現在他為什麽謀反呢?所以他們認為韓信謀反是莫須有的罪名,是被冤枉的。那麽他們有什麽證據呢?

王立群:

下面我介紹另一派的觀點,韓信沒有謀反,這一派有什麽證據呢?第一,策反陳豨不合情理,你說劉邦最信任的就是陳豨,陳豨去跟韓信道個別,韓信就把左右推開,就說我要跟你說番話,你將來去那個地方,他倆就開始商量謀反的事了,這可能嗎?當陳豨是受劉邦信任的一個大將,去跟韓信道個別的時候,我要出差了,到外地去了,好長時間不能見面,陳豨並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要謀反啊,人家沒有表明態度要謀反,他怎麽敢一見面就跟人家說謀反的事,這不是讓人覺得太奇怪了嗎?一個老同事來看你,你倆一商量馬上就商量謀反,人家沒說謀反你怎麽敢這麽輕言謀反啊?何況是韓信這麽一個這麽不受信任的人,這個不合理。

第二,謀反的時機不合情理,他手握精兵30萬在齊王的位子上,兩個人勸他謀反他不反,現在手中一個兵沒有了,他要反了,這合乎情理嗎?這個疑問呢後人傳得非常廣,唐代有一個著名的詩人叫許渾寫了一首詩叫《韓信廟》,這個詩寫得很漂亮:“朝言雲夢暮南巡,已為功名少退身,盡握兵權猶不得,更將心計托何人”,這個詩寫的就是我們剛才那個觀點,怎麽解釋呢?“朝言雲夢暮南巡”,就是早上說要去遊雲夢,晚上就決定就出發了,說明劉邦抓捕韓信的時候動作非常快,早上商量好晚上就啟程,這叫“朝言雲夢暮南巡”。第二句“已為功名少退身”,意思說韓信成就功名的時候他應該全身而退,他沒有退,惹上麻煩了。第三句和第四句是一個意思,就是我們剛才說的那個觀點,“盡握兵權猶不得”,手裏掌握了30萬大軍的軍權的時候你不反,“更將心計托何人”啊,手裏邊一兵一卒沒有了你去跟人家商量謀反,你光杆司令一個去跟人家商量謀反啊?而且人家對方並沒有說來找你謀反,人家來跟你告個別,你就跟人家商量謀反的事,這是許渾的詩。

第三,動用兵力不合情理,韓信謀反想動用什麽兵力呢?把京城官府的奴隸解放出來,然後讓他們武裝起來去打,這個合理嗎?這裏有幾個問題,第一,你是一個列侯,又不受信任,沒有皇帝的詔書符節,那麽這些官府的奴隸怎麽會相信你,怎麽會聽你的呢?第二,就是他們聽你相信你,這能集合出來多大一批烏合之眾呢?你帶著這麽一批烏合之眾去攻打皇後和太子的皇宮,和正規軍去作戰,你弄了一幫烏合之眾去和正規軍去作戰,這能打贏嗎?動用兵力不合情理。

第四,動手的條件不合情理,其實韓信動手的最好的一個條件就是劉邦出京,劉邦一離開京城韓信就可以動手了,結果劉邦離開京城了你不動手,還要和陳豨書信來往,陳豨在外地你在京城,你要派一個使者那個時候很不容易,不像今天發個電子郵件,打個手機,發個手機短信,當時要派人騎著馬帶著書信,這些信使萬一在路上被劉邦截住呢?看到密件了那怎麽辦呢?他不怕走露消息嗎?在京城謀反這種事情可以說這叫間不容發,怎麽能夠靠這種工具來傳達一個命令呢?很不可靠。

第五,誅殺韓信的過程不合情理,韓信怎麽被殺的呢?騙他入宮,騙到就綁起來,綁到就立即就殺,缺了什麽?缺了審訊,最重要的是缺了查證。韓信不是和他的手下的人商量嗎?那你把他手下的人抓起來審一審啊,誰主謀的?誰出的主意啊?他手下的同謀一個不抓,一個不審,一個不調查,韓信一進去就綁,綁起來拉出去就殺,有這麽殺人的嗎?像這樣的殺人是謀反啊還是謀害啊?所以,不同意韓信謀反的提出來了五個方面的反駁的理由,說這不是韓信謀反,這是劉邦跟呂後兩個人男女雙打要殺韓信,所以這叫謀害,這不叫謀反。

畫外音:

關於韓信有沒有謀反,可以說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兩派的觀點一直存在著分歧,那麽在觀點交鋒和沖突中,哪一派的觀點比較可信呢?韓信到底有沒有謀反?王立群老師的觀點是什麽呢?

王立群:

我來介紹一下雙方交鋒的時候怎麽說的,第一,為什麽找陳豨,我們不是說陳豨來向他辭行,他就跟他商量謀反了嗎?他怎麽說呢?陳豨第一受信任,第二手握重兵,一個深受信任手握重兵的將領你去赴任就得了,你臨走之前幹嘛非去找那個韓信去辭行呢?你明明知道韓信對皇帝那麽不滿你找他辭行,辭行的本身就說明你想和人家聯手了嘛。而且陳豨受劉邦信任,韓信和他聯手劉邦不會懷疑啊?韓信要是找彭越,要是找黥布,這些久經沙場、手握重兵的諸侯王已經被劉邦嚴密地盯著了,韓信一找他們那劉邦馬上就知道了。所以找陳豨剛好符合情理,找一個劉邦最不容易懷疑的人最容易成功,這是反駁的第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