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大風歌(三十八)反乎冤乎(第2/4頁)

畫外音:

在《韓信破齊》一集中蒯通已經苦口婆心的遊說了韓信一番,但是韓信沒有心動,當蒯通第二次遊說時,可以說他已經前前後後窮盡了所有的道理和各種可能,但韓信仍然不為所動,那麽在韓信的心理到底有什麽解不開的節呢?他為什麽如此執拗呢?

王立群:

武涉勸他,蒯通勸他,特別是蒯通苦口婆心,剖析利害,韓信就是不聽,其實韓信不聽是四個原因造成的,第一,對劉邦有幻想,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他對劉邦有幻想,這個幻想來自兩個方面,第一他功勞大,他覺得我這麽大的功勞主上還會傷害我嗎?他對劉邦這個幻想非常重。他的幻想來自的第二個原因就是,韓信是個知恩圖報之人,你看當年那個漂母不是給他飯吃了嗎?他做了楚王以後怎麽對待漂母?千金重謝;當年受胯下之辱的那一個無賴,他封了那個人,他沒有報復那個人,他封那個人做中尉,就是讓他當警察了,當警察局長了,韓信對人總是一種態度,就是知恩圖報,以德報怨,他是這樣來對人的。當然他也希望別人也能夠這樣對他,這往往就是善良的人啊最容易犯的錯誤,我不害他他還會害我嗎?這樣想,這是幻想。第二點,沒有稱霸之志,韓信這個人是有志向的,這個志向就是因功封王,他既沒有項羽的稱霸之志,也沒有劉邦的稱帝之志,既不想當霸王又不想當皇帝,他只想當一個因功封的諸侯王,他把人生的目標就定在這個位置上去了,你叫他幹別的他不幹。第三點,就是他對劉邦精神臣服,從精神上臣服於劉邦,有一個嚴格的依賴型的人格,他的人格上他沒有一個自主自強的人格,是非常依賴他人的依賴型人格。第四個原因,性格中間的猶豫徘徊,有的人性格非常果斷,有的人性格就是猶豫徘徊,韓信屬於猶豫徘徊之人,不果斷,這四個原因導致他不會叛亂,這是韓信跟劉邦關系的第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對劉邦的幻想被打破了,幻想被打破的原因是陳平設計劉邦偽遊雲夢,誘捕韓信,裝著遊雲夢,韓信一來把韓信抓起來了,抓起來又找不到證據,把他從楚王降為淮陰侯,這件事對他刺激非常大,打破了韓信對劉邦的幻想。所以你看韓信一聽說劉邦要到陳地來視察,他第一個反應欲發兵反,第一個反應就是想發兵造反,你可見他這個時候已經有警覺了,所以這個時候應當說呢,韓信已經在反和不反之間搖擺,但最終反了沒有呢?沒有反。沒有反有兩個證據,第一,史書記載韓信考慮過來考慮過去,自度無罪,我自己想來想去我沒有錯,我沒有罪你憑什麽抓我啊?你想想自度無罪,說明他確實沒做違法的事。第二,劉邦抓了他最後又放了他,把他王降為侯,假如韓信真謀反劉邦能把他降王為侯嗎?劉邦對謀反一律是殺,沒有一個寬恕的,說明他確實沒有反。那麽他不謀反,為什麽最後被劉邦所抓呢?這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韓信甘心為臣,但是又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就是他有些做法上還達不到像蕭何那樣,讓劉邦徹底解除對他的戒備,劉邦對他的疑心沒有減,所以最後還是被抓了。

當然韓信被抓以後,韓信的態度已經發生變化了,韓信最重要的變化是兩個,把他從楚地抓到京城,把他王削掉,封他為淮陰侯住在京城,韓信從此以後稱病不上朝,我有病了不上朝,這實際上是什麽?這實際上是一種消極的態度來對抗劉邦,你不是不信任我嗎?不信任我我也不幹了,你就是不讓我帶兵,你讓我去管我也不管了,不上朝。第二,羞於和絳灌為伍,絳侯周勃、穎陰侯灌嬰這都是第二梯隊的大功臣,但是韓信很恥於和這幫人劃到同一列。他成為一個侯,韓信的功勞是當時第一的,他是王,所以把他降為侯以後,有一件小事,有一次他去樊噲家裏頭,到樊噲的府上,樊噲有雙重身份,第一他跟劉邦是連襟,第二他是大功臣,所以他被封為舞陽侯。韓信一到樊噲的府上那樊噲受寵若驚,史書記載樊噲對韓信是“跪拜相迎”,樊噲對誰跪拜過?只有對韓信,佩服韓信的才能和功勞。而且說了一句話,說將軍竟然來到我的家裏邊,實在讓我樊噲感到非常榮幸,您是那麽一個大功勞的人,來到我們這個寒舍來了。結果韓信出來以後仰天長嘆啊,我韓信落到現在和樊噲這號人弄到一塊兒去了,看不起這個賣狗肉的,他覺得他那個侯算個什麽侯啊,我這諸侯王竟然跟這些人弄到一塊兒去了,很不屑。所以這個時候應當說,韓信的話對自己的這種狀況已經心生不滿了,很不滿意,因為他感到對他不公正,他的幻想也毀滅了。另外他的人生目標喪失了,他的目標是封王,現在王沒有了,同時還讓他大失臉面,他本來是第一功臣,最後被劉邦抓住綁起來,用車從那個陳地一直拉到京城,這一路上都是關在囚車裏邊,所以感到這臉上掛不住。換句話說,劉邦用不光彩的手段來對待韓信,進行不公正的處理,讓韓信感到心寒。大家注意這兩個不,不光彩的手段,不公正的處理,讓韓信心寒。所以韓信就這樣心裏邊產生了謀反的願望,所以他從不反到反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