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4/4頁)

眾皆以為,這場懲辦偽逆的大戲,至此就算幕落曲終了。誰知下面偏又生出故事。

這一回的生事者,卻是趙構。

原來,趙構起初有意寬赦張邦昌,除了對其主動奉獻大寶的行為比較滿意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考慮到留著這個通金分子,有便於今後與金人斡旋。但經李綱挑起的這場討逆風波一鬧,張邦昌已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再欲起用已不可能。張邦昌為政多年門生眾多,且又狡猾善變裏通外國,如果不能為己所用,存之便是禍根。再說,這廝曾做下的穿龍袍臥龍床睡龍妃的那番勾當,趙構每每想起來,心裏也覺膩歪。

那麽,與其留著這塊心病,就不如索性借其項上人頭,來樹立自己的明君威望了。

於是,張邦昌剛被安置下去沒幾天,監察禦史馬伸便持著將其賜死的詔書趕到了潭州。隨後,前往高州賜死王時雍的使者亦奉詔出動。

正在天寧寺裏空乏其身臥薪嘗膽的張邦昌聞詔大驚失色,他沒想到過了初一還有十五。他斷定這必是李綱窮追猛打的結果,他切齒痛悔沒有早下狠心弄死這個可惡的對頭。因此當引頸受縊前,張邦昌在滿含濁淚面北叩辭君王的同時,內心裏充滿了對李綱極其惡毒的詛咒。殊不知最終把他送上黃泉路的,並不是他心目中不共戴天的仇人李綱,反倒恰恰是被他視為救命方舟的“恩君”趙構。

而趙構聞得回朝復命的馬伸奏明張邦昌已被縊斃於潭州天寧寺平楚樓時,他的表現是,在拍案驚奇之余,不禁放聲大笑曰:“平楚樓中誅楚王,是事何其巧乎哉!寧非天意使然耶?彼亦死得其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