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未經證實的紐文城邦歷史回顧(第3/3頁)

兩個部族仍舊在城內熱火朝天地激烈對抗著,兩位祭司喝止了各自的手下,並把國王的決定傳達給每一個人。他們用十個指頭指向天空,激勵族人說:每一根指頭都代表了我們10%的勝率,這是確鑿的神喻。

任何事情只要上面的人變得積極但不要太過積極效率就會變得很高。在第二天清晨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阿洪和格葛兩個部落已經分別公布了自己的鑄造計劃。

阿洪的計劃是鑄一把寬刃劍,一把舉世無雙的銳利長劍,揮動一下可以斬斷月亮和椰子樹;格葛部落則故意延遲了一陣才公布自己的構想:他們打算鑄造一頂皇冠。阿洪部落的人嘲笑說:這頂皇冠正適合格葛人把自己像烏龜一樣縮進去而格葛人也毫不示弱地反擊說那柄拙劣長劍唯一能斬碎的就只有阿洪人的屁股。

兩邊險些又釀成沖突,幸虧國王出現,讓他們盡快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然而一個意想不到的麻煩出現了。無論是哪一個部落都沒有辦法把這塊隕石切成兩半它實在是太硬了。他們一邊繼續公開嘲弄敵人的無能,一邊私下裏召集長老們開會討論該怎麽辦。

火燒法、水壓法、熱脹冷縮法、火藥爆破法,撒潑打滾法、胡天胡帝祈禱法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幾乎窮盡了瑪雅人的一切技術和非技術手段。那一塊黑漆漆的黃金隕石卻巍然不動,毫發無傷。

日復一日,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遠遠跟不上瑪雅人對耐心的消耗速度。漸漸地,大家都失去了對它的興趣,紛紛偃旗息鼓,就連最狂熱的部落分子,也終於無法說出我們部落是這快隕石天選的鑄造者這種話。

阿洪和格葛兩個部落又重新言歸於好,他們發現為一塊雖然有價值卻無法得手的東西吵架是件得不償失的事情。雙方都意識到,繼續這樣互相攻擊,最終只會讓紐文城邦以外的人看熱鬧。於是兩個部落的祭司互相簽訂了一份簡單的備忘錄,全面停止敵對行動,然後對各自的子民發表公告:火神在上,我們得到了神啟。神說這一塊黃金隕石是聖物,不容用凡間的烈火去熔鑄。我們只有默默地守護著它,以保有我族的榮耀。

這一個解釋皆大歡喜,緊接著兩位祭司又鄭重地挑選了一個黃道吉日進行了一次占蔔。足足殺了十二個外鄉人當祭品,羽蛇神才肯通過祭司之口來說出真相:這一塊聖石是天神為了褒獎勤奮好學的紐文人而特意降下來的,它代表了最高的時尚。

通過這一個小小的公關手段,紐文城及周邊瑪雅文明的輿論成功地把注意力從冶煉黃金石轉向紐文城的榮耀聖石,最初的爭執反而被淡忘了。曾記有無知的瑪雅人偶爾提及那一段歷史,結果被判處了死刑,活活被砸死在金聖石面前,罪名是你被神討厭了。

後來過去了許多年,無論風吹雨打、山河變遷、無論瑪雅人生老病死,這一塊巨大的隕石都安靜地立在原地,冷冷地看著時光變遷。不知什麽時候變成了慣例,總有外來的遊客或是返城的瑪雅人走到它的旁邊,一邊撫摸著嶙峋的表皮,一邊搖頭嘆息著。

譯稿的文字就到這裏。至於紐文人為什麽要摸著聖石嘆息,金聖石最後的下落如何,都只字未提。在那一個悲劇的下午,窮兇惡極的哥本哈根大學圖書館管理員殘忍地把費馬打暈,綁在安徒生的銅像上,身上還用紅墨水塗滿了丹麥字母表。管理員取來一百支鵝毛筆,和朋友們一起一邊喝著啤酒,一邊把筆投向費馬。一些筆刺穿了?,一些筆刺穿了?,還有一些刺中了?。這個不幸的青年就這樣很快死於斯堪的納維亞元音字母之下。

費馬死後,圖書館把他的屍體照片貼在館規旁邊的墻上,至今可見。可惜的是,從此再沒有人能知道斯賓塞譯稿的真實性,也就無從得知金聖石其實與一支神秘的遠東軍團關系密切。

而攸侯喜指揮官對於後世的評價並不怎麽關心,他最留意的還是現實利益比如如何盡量不動用暴力手段把紐文城邦的金字塔納入殷商軍團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