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遇害身亡(第6/7頁)

崔胤雖然嫉賢妒能,想要獨攬朝廷大權,但從內心深處始終是忠於唐室的。而朱全忠本身就是黃巢的降將,內心並無對李唐皇室的絕對忠心,而且在打敗李茂貞、吞並關中後,開始產生篡奪之志。對於朱全忠產生的變化,崔胤全都看在眼裏,而且在皇帝李曄重新回到京城長安後,他也曾試圖尋找解救辦法,無奈他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在朱全忠剛剛離開京城長安後,崔胤便秘密覲見皇帝李曄,告訴他朱全忠有虎狼之心,如今在朝臣或貶或殺的情況下,只有占據荊襄地區的趙匡凝兄弟對朝廷始終忠心不二,皇帝李曄應該伺機巡幸荊襄地區,進而擺脫朱全忠的控制。現在左右神策軍已經解散,如果繼續招募士兵重新組建,恐怕會引起朱全忠的懷疑,應該想個萬全之策。

於是皇帝李曄將此事全權交由崔胤處理。崔胤在經過慎重的思考後,寫信給朱全忠,告訴他京城長安與鳳翔的李茂貞相距不遠,朝廷不能不做防禦的準備,想就此招募士卒予以補充,也使朱全忠免除西顧之憂。

朱全忠對崔胤的真實目的洞若觀火,只是覺得崔胤這樣做對自己構不成太大威脅,於是表面上答應了他的請求,可是在暗中又派麾下數千名士兵偽裝成百姓前去應募。而崔胤對此則全然不知,下令六軍諸衛副使、京兆尹鄭元規確定招募標準,一共招募到六千六百人,每日修繕兵器,訓練士卒。

如果照此下去,崔胤的計劃或許就會成功,但接下來發生的一個偶然事件,則不僅讓崔胤的計劃徹底破產,而且還搭上了身家性命。

天復三年(903年)十月,留守長安的宿衛都指揮使朱友倫在左軍和幕客們打馬球的時候,不慎落馬斃命。朱全忠聞聽愛子身亡悲傷不已,懷疑是崔胤暗中加害,於是下令將與朱友倫擊球的十幾個人全部殺死,派侄子朱友諒接替朱友倫的職位,並密切關注崔胤的動向。而恰在此時崔胤建議皇帝李曄南巡荊襄地區以擺脫朱全忠的控制,被偽裝成百姓混進禁軍的朱全忠的士兵探聽出來,由此朱全忠決定處死崔胤。

於是,依靠朱全忠實現大權獨攬的宰相崔胤,其末日即將來臨。

昭宗之死

天佑元年(904年)正月,朱全忠秘密上疏皇帝李曄,稱崔胤專權亂國,離間君臣關系,請求誅殺崔胤及其同黨鄭元規、陳班等人。李曄見他和崔胤的計劃敗露,知道崔胤已經是性命難保,只好采取丟車保帥之法,罷免了崔胤的宰相職務,將其貶為太子賓客,鄭元規貶為循州司戶,陳班貶為湊州司戶。次日又按照朱全忠的意圖,下詔歷數崔胤等人的罪狀,任命裴樞、獨孤損接替崔胤掌管的事務。

崔胤被罷黜後,朱全忠密令朱友諒乘夜包圍其住宅。當時崔宅由新招募的禁軍守衛,崔胤聞聽有變,下令關門拒戰,不料混在禁軍中的汴州士兵一聲呐喊,調轉方向與朱友諒一同攻打守衛崔宅的禁軍,戰鬥整整持續一夜,天亮時分禁軍寡不敵眾,崔胤死於亂軍之中。

攻下崔宅後,朱友諒趁勝領兵攻打京兆府,又殺死鄭元規及陳班等數十名朝官。此時,皇帝李曄幾次重新組建的禁軍再次被打散,其雄心壯志也隨之化為泡影。

崔胤死後,繼任者裴樞、獨孤損都是朱全忠的黨羽,朱全忠擔心李茂貞再次再度劫持皇帝李曄,便想將李曄遷往洛陽,於是讓東都留守張全義開始修繕宮室。

天佑元年(904年)正月十三日,朱全忠吞並淄青地區後,移兵屯駐河東。二十一日派牙將寇彥卿奉表入京,聲稱邠、岐兵馬已經進逼京城長安,為了保護皇帝陛下的安全,請李曄急速遷往洛陽避難。

次日,在朱全忠的授意下,汴州士兵強迫京城百姓遷到洛陽,而長安百姓則不願意遠離故土,一路上哭號不止,全都破口大罵崔胤勾結朱全忠傾覆國家,老幼婦孺相扶東行,一個多月裏路上行人不斷。

正月二十六日,皇帝李曄在汴州士兵的催促下自長安啟程。朱全忠讓部將張廷範為禦營使,拆毀長安宮室、百官衙署以及民居,將拆下的木料浮在渭河上順流東下運到洛陽修建新的宮殿。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長安宮城被拆毀,長安成為一座廢墟,而中國文化的重心也從此開始東移。

二月二日,皇帝李曄一行人來到華州,百姓們夾道歡迎,山呼萬歲。李曄見此情景不禁潸然淚下,可是自己受制於人讓他感覺形同傀儡。

“不要再喊萬歲了,我已經不再是你們的天子了!”此刻李曄終於說出了其內心最想說的話,這既是他很長時間以來的感受,更是一種抗議。當晚李曄住在華州興德宮,再想到國破山河碎,自己猶如木偶一般被人牽線而行,即情吟出了一首《思帝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