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身陷囹圄

權臣專政

皇帝李曄自華州返回長安後,藩鎮們更是不將他放在眼中,朝廷政令不通,威信進一步下降。而且在朝廷內部宦官依然囂張跋扈,樞密使宋道弼、景務修執掌大權,目無法紀,專權亂政,皇帝李曄時刻想剪除驕橫的宦官,可是當時朝中大臣幾乎都依附宦官,並無可用之人,李曄選來選去只得選中了崔胤。

李曄之所以選中崔胤,是因為崔胤與宦官素有積怨,而且這種積怨早在他的父輩時代就已經形成。崔胤是宣宗李忱在位時期的宰相崔慎由之子,文宗李昂在位時期,崔慎由擔任翰林學士。

有一天崔慎由在宮中值夜班,將近午夜時分,一個宦官將他召進秘書殿。此時宦官仇士良正坐在堂上等待崔慎由的到來,見到崔慎由後,仇士良告訴他皇帝陛下身體長期不好,而且自即位以來政令不行,皇太後有意冊立新君,崔慎由身為翰林學士,這個詔書應由他起草。

崔慎由當時聽完後大吃一驚,表示自己宗族將近三百人絕不做這種滅族之事,要殺要剮悉聽尊便。仇士良見崔慎由嚴詞拒絕,沉默良久後打開後門將其帶到小殿,只見文宗李昂身處其中,仇士良當著李昂的面細數其過失,而李昂卻低頭不語,過了一會兒,仇士良手指李昂對他說,如果不是崔學士拒絕起草詔書,陛下就不能坐在這裏了,然後將崔慎由送出殿外,並叮囑他千萬不要泄露此事,否則其宗族都要受到牽連。

崔慎由將此事的詳細經過記錄下來,始終藏在枕下,從來沒對外人說過。後來臨終時,將記錄本交給了崔胤,才使得崔胤了解了宦官們到底有多麽囂張跋扈,自此之後,崔胤十分痛恨宦官。

崔胤雖然外表莊重,但內心卻詭計多端,皇帝李曄雖然討厭其為人,但為了除掉宦官又不能不暫時利用,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皇帝李曄和崔胤每天密謀如何除掉宦官。雖然兩個人是密謀,但宦官們對此卻一清二楚,因此以崔胤為首的南衙和與宦官為首的北司之間矛盾日益加劇。崔胤外有朱全忠作為靠山,在朝廷內始終趾高氣揚,而宦官們也是外結藩鎮對崔胤針鋒相對。

為此,時任司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的王摶因擔心這樣會導致宦官作亂,便上疏皇帝李曄,認為作為人君應該識大體、顧大局,做到無偏無私。宦官專權由來已久,其勢力已經形成,想一下子加以剪除是不可能的,應該采取因勢利導之策,用正常的手段將其除掉,而不是和宰臣簡單的商量去除宦官之事,這樣會讓宦官們生出禍亂。

應該說,王摶的話很合乎實際情況,也很有針對性,但崔胤一向與王摶不和,而且先前崔胤被罷相,他也是懷疑是王摶在背後搞鬼,因此記恨在心。這次王摶的上疏讓崔胤找到了搞倒王摶的機會,於是他向皇帝李曄進讒,說王摶是奸惡之人,已經被宦官宋道弼等人收買,成為了宦官的內應。不過,皇帝李曄雖然抵觸王摶的上疏,但他也知道崔胤的為人,所以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事實上,崔胤積極協助皇帝李曄鏟除宦官,除了他憎恨宦官之外,還因為他想獨攬朝廷大權,而且有了朱全忠這個強大的後台做保證,崔胤可謂是有恃無恐。皇帝李曄雖然痛恨宦官專權,可同時又忌憚藩鎮的囂張跋扈,更擔心朝政被藩鎮把控,因此在看到崔胤和朱全忠走得越來越近時,便決定將其清理出朝廷。

光化三年(900年)二月,李曄下詔任命崔胤為清海節度使出鎮廣州。崔胤明白皇帝陛下這是將自己排擠出朝廷,他實在不想出京,可是作為臣子又不能抗旨,因此他再一次向朱全忠求援。

在離京前崔胤寫信給朱全忠,稱自己是受到了王摶的排擠才被皇帝陛下逐出朝廷,希望朱全忠能夠為他主持公道。朱全忠得知自己在朝廷的代理人遇到了麻煩,於是立即上疏皇帝李曄,公然表態說崔胤絕不能離開京城,而且王摶與宦官相互勾結,將會對大唐的江山社稷產生威脅,要求罷免王摶以及宋道弼、景務修。

朱全忠的奏疏是一封接著一封地送到皇帝李曄的龍書案上,一方面是表明自己態度堅決;另一方面也是為皇帝李曄施加巨大的壓力。朱全忠作為當時實力最為強大的藩鎮,有著可以征服任何一地的實力,皇帝李曄面對韓建、李茂貞這樣實力相對弱小的藩鎮尚且忍氣吞聲,更何況是強大的朱全忠。

因此,李曄思慮再三,為了避免關中地區在生戰亂,他決定采取息事寧人的辦法,召已經在半路上的崔胤重新回京。

六月十一日,崔胤重新回到京城後,被皇帝李曄再次起用為司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同時罷免王摶的宰相職務,以宋道弼為荊南監軍、景務修為青州監軍。次日又下詔將王摶貶為溪州刺史,後來又貶為崖州司戶;改詔將宋道弼流放歡州、景務修流放愛州。十三日下詔令三個人自盡,王摶最終死在了藍田驛,宋、景二人則死在了灞橋驛,崔胤由此實現了獨攬朝廷大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