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遇害身亡(第5/7頁)

剪除羽翼

天復三年(903年)正月,皇帝李曄從鳳翔回到了京城長安。事實上對於李曄而言如同脫離了牢籠又入虎口,朱全忠在擊敗一個又一個對手後,野心越來越大,他已經不甘心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是開始圖謀稱帝。

朱全忠明白要想達到稱帝的目的,必須首先設法剪除皇帝李曄身邊的羽翼,他覺得性情偏激的崔胤既痛恨宦官又猜忌大臣,可以加以利用,而崔胤也想借助朱全忠的支持獨攬朝廷大權,於是兩個人一拍即合,決定聯手清洗朝廷。

皇帝李曄回京的第二天,朱全忠和崔胤密謀後一同入朝,崔胤按照朱全忠的意思上奏,說建國之初天下太平,宦官並不領兵和參與朝政,天寶年間以後,宦官勢力逐漸強大,到了貞元末年,德宗皇帝為了便於隨從護衛,將羽林衛分為左、右神策軍,並讓宦官統領,遂成為定制。自此之後宦官集團參與國家機密,擅奪百官職權,嚴重者勾結藩鎮危害朝廷,朝政混亂的根源就在於此,如果不將其斬草除根,終會受到其害。

崔胤在奏疏的最後,請求皇帝李曄罷免由宦官擔任的諸司使,其事務全都放還有關省、寺掌管,並下詔召回諸道監軍。

皇帝李曄一看到奏疏,便知道是朱全忠的主意,很長時間以來他對崔、朱二人可謂是既敬且畏,根本不敢說出不同意見,只得按照崔胤所說的,下詔頒布執行。

在李曄剛剛下完詔書的當天,朱全忠等人未經皇帝李曄的同意,便派兵將以宦官第五可範為首的七百多名宦官集中到內侍省殺掉。當時“冤號之聲,徹於內外”,這是宦官自天寶年間勢力逐漸強大起來後,第一次遭到大規模的屠殺,可謂是遭到重創。

不僅如此,當時出使在外的宦官,朱全忠也下令讓地方官殺掉,只留下三十個黃衣小宦官打掃宮廷。皇帝李曄雖然痛恨宦官,但當他聽說其遭到朱全忠大規模的屠殺後,頓時感到不寒而栗,卻也無可奈何。自此之後只能讓宮女出入宮廷宣布詔令,崔胤同時奪得了六軍十二衛的領導權。

朱全忠清除掉宦官集團後,立即將目標轉向朝中的文臣武將,而崔胤則仰仗朱全忠的權勢,任憑自己的愛憎賞罰官員,大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之勢。皇帝李曄到達京城長安時,曾經向諸道發布回歸詔書,唯獨沒發給鳳翔的李茂貞。當時宰相陸扆認為這樣做不妥,上奏說李茂貞雖然罪大惡極,然而朝廷並未與之斷絕關系,現在唯獨不發給他詔書,似乎不太公平。

崔胤得知陸扆的上疏後,頓時勃然大怒,他要求皇帝李曄將陸扆外貶。而皇帝李曄對崔胤先前的所作所為十分不滿,他對韓偓說崔胤雖然有為國盡忠之心,但和韓偓比起來,崔胤的權術實在太多了。

當時皇帝李曄十分器重韓偓,想讓韓偓擔任宰相,而韓偓則推薦說禦史大夫趙崇和兵部侍郎王贊堪當此任。於是李曄想要起用這兩個人,而崔胤知道消息後,擔心新任宰相會妨礙自己大權獨攬,可是自己又無法言明,於是便讓朱全忠出面阻止。

朱全忠覲見皇帝李曄,告訴他趙崇為人十分輕薄,王贊則無才學,韓偓推薦這樣的人擔任宰相,實在是有失身份。李曄眼看朱全忠態度堅決,不得不取消任命趙崇、王贊為宰相的決定,但是朱全忠並未善罷甘休,進一步要求懲處韓偓,李曄無奈之下只得將韓偓貶為濮州司馬。韓偓離京前,李曄偷偷與他辭別,韓偓流著眼淚告訴李曄,說朱全忠現在越來越囂張跋扈,自己即使死在貶所也在所不惜,但如果照此下去,朱全忠很可能會做出篡逆之事。韓偓就這樣流著眼淚前往濮州而去,事實證明在不遠的將來,韓偓的話一一應驗。

不久後,崔胤又接連將政敵工部侍郎、同平章事蘇檢和吏部侍郎盧光啟處死,將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王溥貶為太子賓客,當時朝臣中曾經跟隨皇帝李曄前往鳳翔的官員,被貶黜者多達三十多人。

朱全忠為了控制京城事務,在他東征王師範時,留下步、騎兵萬余人駐守長安,任命朱友倫為左軍宿衛都指揮使;張廷範為宮苑使;王殷為皇城使;蔣玄暉為充街使,等於將親信便置於禁衛系統以及京輔地區,進而掌握了京城的所有軍隊。

二月二十七日,朱全忠想要返回大梁,皇帝李曄在延喜樓擺下酒宴為其送行。臨分別時皇帝李曄佯裝悲傷之態,並讓朱全忠在樓前上馬離去以示恩寵,百官則在長樂驛為朱全忠送行,崔胤為了顯示對其親近,又加送了三十裏,在灞橋之邊與朱全忠餞別。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朱全忠離開長安,崔胤與他的聯合也宣告自行解體,其根本原因則在於兩個人的目標雖然相同,但理想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