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動亂余波

避難山南

李懷光從河北迅速率兵入援解救了奉天之圍,使得李適轉危為安,這讓李適十分高興。但李懷光生性魯莽,在從河北向關中進軍的途中,經常對手下人說,宰相盧杞、戶部侍郎趙贊、神策軍使白志貞都是奸佞之徒,現在天下大亂都是這幫人造成的,等到解了奉天之圍面見天子時,一定請求誅殺他們。

這些話很快傳到了宰相盧杞等人的耳朵裏,由於李懷光手握重兵,所以以盧杞為首的朝臣們很懼怕李懷光。奉天解圍之後李懷光認為自己立下大功,皇帝李適一定會用最高禮儀接見自己。而李適的本意也是如此,但盧杞等人卻擔心李懷光見到李適後,會真的請求皇帝陛下誅殺自己,所以盧杞、趙贊一起面見李適,開始為李懷光挖坑。

“李懷光解了奉天之圍,確實立下了大功,現在朱泚士氣低落,如果能讓李懷光一鼓作氣收復長安,則可以一舉平定叛亂。但現在要是讓李懷光覲見陛下,他在奉天停留時間過長,等到朱泚做好了防守長安的準備,再想收復恐怕就不容易了啊!”

李適剛剛擺脫奉天之圍的尷尬處境,生性急躁的他無時無刻不惦記長安的情況,聽到盧杞等人的建議後,李適認為很有道理。於是沒有過多思考,就下詔告訴李懷光不必覲見,迅速領兵進駐長安西面的西渭橋,和神策軍將領李晟共同收復長安。

李懷光收到皇帝陛下的詔書後,徹底憤怒了!

作為郭子儀的老部下,李懷光在李適即位後逐漸冷落郭子儀的情況下,心中始終存有心結。雖然李適並沒有用“站隊”的概念來看待李懷光,依然重用他,但性格直率的李懷光依然為老領導郭子儀打抱不平,認為郭子儀受到冷落是因為盧杞、趙贊等人向皇帝進讒言的結果,他始終想為郭子儀報仇,所以才說出請求皇帝誅殺盧杞等人的話語。

現在皇帝陛下居然都不和自己見上一面,這讓李懷光十分惱怒,而且感到前途黯淡,於是在簡單整頓兵馬後,李懷光離開了奉天,在長安西郊鹹陽屯兵不動。

進駐長安西郊後,李懷光遲遲沒有收復長安的意思,他向李適上疏陳述盧杞等人的卑劣行徑,希望李適能夠警醒。諸多朝臣也紛紛上疏,認為現在國家動蕩盧杞等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李懷光和諸多朝臣的努力下,十二月二十九日,李適不得已下詔貶盧杞為新州(今廣東新興縣)司馬,白志貞為恩州(今廣東恩平)司馬,趙贊為播州(今貴州遵義)司馬。

按說李適已經做出了姿態,但李懷光在鹹陽足足屯兵兩個月,絲毫沒有向長安進軍的跡象。這兩個月的時間使得朱泚在長安重新穩定住陣腳,將國號改為“漢”,自稱漢元天皇。

看到朱泚逐漸強大,讓逼迫皇帝的李懷光內心十分不安,在他看來,目前皇帝還需要自己平叛,所以自己有充分的利用價值。如果朱泚一旦敗亡,自己定會遭到秋後算賬,於是他開始有了叛唐之心,秘密地與朱泚開始聯系。

李適見李懷光遲遲不肯動兵,多次派使者前去督促,但李懷光總是找理由推三阻四,讓李適十分不滿。為了防止出現變故,李適讓神策軍將領李晟帶領人馬進駐鹹陽,名義上歸李懷光統轄。但李晟察覺出李懷光有異心,上疏請求李適讓自己移軍長安西渭橋駐紮,卻並沒有得到李適的批準。不過李適這次吸取了一些先前的經驗教訓,並沒有立即動怒,而是讓翰林學士陸贄去鹹陽宣慰李懷光。

名為宣慰,實為窺探。

應該說陸贄很好地完成了李適交給的任務,回來後為李適提出了一個對後來戰局發展影響深遠的建議。

陸贄在宣慰李懷光的同時,他看到了李懷光雖然按兵不動,但其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每次部下提出迅速進兵長安的建議時,都會遭到李懷光的痛斥,而且對於李晟的到來,李懷光顯得十分輕視。

陸贄認為現在皇帝李適已經對李懷光十分容忍,但李懷光的所作所為對李適實乃大不敬,如果現在不采取措施節制他,一味姑息求安,恐怕最後變故難測。現在李晟請求移兵,李適應該趕快同意,否則李晟的人馬定會被李懷光兼並。

陸贄的建議得到了李適的批準,於是李晟得以從鹹陽撤出,後來的事實證明,正是李晟的人馬挽救了再一次深陷困境的李適。

李適對於李懷光的態度可謂是十分矛盾,他意圖前往鹹陽督軍各鎮收復長安,卻被李懷光認為是效仿漢高祖遊雲夢。所謂漢高祖遊雲夢是指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有人上報韓信謀反,結果劉邦采用陳平的計策,巡遊雲夢澤大會諸侯,等到韓信前來拜見的時候,一舉擒獲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