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走向災難

李適順利扳倒了楊炎,這讓他瞬間感受到了立威的快感。從即位那天起,李適的狂妄與自大就已經為他走向災難埋下了伏筆。無論是劉晏還是楊炎,李適對付他們還是綽綽有余,畢竟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朝臣,他們的命運時刻掌握在李適的手中。但缺少歷練的李適對於那些彪悍的割據藩鎮,居然也采取了強硬的態度,這讓剛剛恢復平穩的大唐帝國瞬間再次陷入動亂之中。

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去世,當時誰也沒有想到,李寶臣的死,居然會成為李適一朝大災難的前奏。

一個職位引發的動亂

李寶臣本名張忠志,是範陽城內的一個奚族人,自幼被範陽守將張鎖高收養,長大後由於善於騎射,勇猛有力,所以被安祿山看中選為射生官。安史之亂爆發後,他帶領八千騎兵攻打太原劫掠太原尹楊光劌,由於立有戰功,被安慶緒任命為恒州刺史。

安慶緒敗亡後,張忠志一度降唐,但因為史思明迅速崛起,所以不久後他又重歸史思明麾下,被授以恒州節度使的偽職。史思明死後,張忠志看到史朝義率領下的安史叛軍已經是強弩之末,於是他再次降唐,被任命為檢校禮部尚書、恒州刺史、成德節度使的職務,並被賜名李寶臣。

成德節度使李寶臣當時作為河朔三鎮之一,是河北藩鎮的強悍者。李寶臣不僅擁兵自重,而且轄地的財政狀況絲毫不遜於朝廷,所以根本不拿唐廷當回事兒,其意圖是將土地傳於子孫,建立唐廷之外的獨立王國。代宗李豫在位時,對藩鎮割據采取了姑息策略,而且李寶臣活著時,也不涉及傳位於子的問題,但是隨著李寶臣的去世,成德節度使的繼承人問題開始凸顯出來。

李寶臣剛剛去世,其子李惟嶽就上書李適請求襲任成德節度使的職務。性格強勢的李適當然不能接受,於是他在沒有和朝臣商議的情況下,擅自拒絕了李惟嶽的請求。

李適的態度讓李惟嶽十分不滿,當時身為河朔三鎮之一的魏博節度使田悅因為其父親去世時,李寶臣曾經極力勸說代宗李豫同意田悅承襲父位,並得到了李豫的同意。所以這一次輪到李惟嶽面臨這個問題時,田悅也是上奏李適極力勸說李適同意。

但李適顯然不如他父親李豫那樣具備寬闊的眼界,一味的自大使他認定必須要革除父皇在位時對藩鎮一味姑息的前弊。即使有很多朝臣在得知李適的強硬態度後,紛紛建議李適要慎重考慮的情況下,李適全然不理。

“以前對藩鎮傳子,都是按照他們的要求去任命,但叛亂卻從未減少,可見對藩鎮的姑息不足以平亂,反而會生出更大的禍亂,朕堅信如果這一次同意了李惟嶽的請求,他早晚也會生出禍亂,任命與否其結果都是一樣。”

李適看似信心十足,但顯然他過高估計了當下帝國的實力,最重要的是,缺少歷練的他在即將到來的動亂面前缺少足夠的智慧。

李適堅持削平藩鎮,讓全國的藩鎮大為震驚,尤其是河北、山東的藩鎮尤為驚懼。因為他們知道在全國所有的藩鎮中,自己實力最為強大,必定會成為李適首先下手的對象。

為了保證藩鎮的獨立性以及傳子制度,以李惟嶽為首的成德鎮聯手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準備以武力對抗唐廷。

汴州城因為城墻狹隘,正準備擴建,有許多人紛紛傳言說皇帝李適準備東巡泰山。李惟嶽、李正己、田悅三人得知消息後,為了防備朝廷軍隊入侵,紛紛調兵遣將充分做好防禦準備,但他們的動作卻讓李適產生了誤解。

三個節度使大肆調動軍隊備戰,讓李適感到無比憤怒。事實上當時李適還沒有對藩鎮立刻宣戰的決心,但三個節度使的行為讓李適誤以為他們要對朝廷宣戰。為了及早做準備,李適在建中二年(781年)二月,下詔征召京西防秋兵一萬兩千人戍守關東地區,意圖進討關東地區的藩鎮。

所謂防秋兵是指安史之亂後大唐帝國為了防備吐蕃的入侵,於每年秋季抽調各道士兵組成的到關中西部駐守的軍隊。當時吐蕃剛剛與大唐和解,西線暫時沒有戰事,所以李適征調部分防秋兵對付藩鎮,可以看出李適對這次進討藩鎮的重視。

同時李適下詔在朝廷直接控制的河南地區設立永平軍節度使、鄭汝陜河陽三城節度使、宋亳潁三城節度使,全都以朝廷大臣擔任,作為對付藩鎮的戰略基地。

李適的一連串部署,讓三鎮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在看到此戰不可避免後,三鎮決定率先出手,進而掌握戰略主動權。

當時唐廷直接管轄的邢州(今河北邢台)和磁州(今河北磁縣),由於地處太行山東端,直接楔入成德和魏博鎮中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田悅決定首先攻打邢、磁二州,他派遣手下兵馬使康愔帶領八千人馬圍困邢州,又讓別將楊朝光帶領五千人馬屯於邢州西北由河東通往河北的要道上,阻斷唐廷昭義鎮的援軍,田悅自己則親率數萬人馬全力圍攻邢州首府臨洺城,邢州刺史李共和及臨洺守將張伾據城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