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東南互保”:大臣的算計(第8/9頁)

接下來就是德國。新興的世界強國德國原本在大清只有少量軍隊,一部分在青島,而在天津的兵力只有大約100人。克林德的死訊傳到柏林後,德皇威廉二世無比憤怒,他命令立即組建德國遠征軍,將德國開赴清國的總兵力增加至2.37萬人。遠征軍從德國本土和海外殖民地出發,繞過大半個地球前往清國,德國就此成為向京津地區派兵最多的國家(參戰最多的是日本),這也是一戰以前德國最大規模的一次海上軍事行動!

在出征前的閱兵式上,威廉二世檢閱了軍隊,對著士兵咆哮:“你們應該對不公正進行報復。像清國人這樣,悍然置千年固有的國際法於不顧,以令人發指的方式嘲弄外國使節和客人的神聖不可侵犯性,這樣的事件,在世界史上還沒有過先例……你們如果遇到敵人,要以1000年前入侵歐洲的匈奴國王阿提拉為榜樣,絕不寬恕,不留活口,讓清國人即使在1000年以後,也不敢對德國人側目而視!”《科隆日報》也發表了社論:“所有的西方文明國家,現在必須武裝起來報仇雪恨!一定要像消滅食人生番一樣消滅清國人,將北京夷為平地!”

不過,實在是離得有點遠,一直到兩個多月後(9月27日),瓦德西才抵達天津。在瓦德西的大軍到來之前,德軍能夠參戰的就只有現有兵力——100人。

法國不用從本土動兵,十幾年前他們已經把大清的藩屬國安南(越南)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法國在當地征用了1500人的越南兵前往天津。

美國也是可以就近派兵的。在兩年前(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美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了菲律賓,於是美國派出在菲律賓的第十四步兵團和第五炮兵團,再加上從本土派出了陸軍第六步兵團以及一個營的海軍陸戰隊,總兵力3100人。美軍的參戰多少也是“被迫”的(和“門戶開放”政策相抵觸),美軍是繼日軍之後第二支強調要“注意軍紀”的軍隊,他們也是後來軍紀相對較好的軍隊之一。

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的兵力少到可以忽略不計——他們加起來還不足100人,總算能湊個數。

只剩下老大英國了,雖然雇用了日本兵,但老大也不可能一個兵不派,而英國本土是沒兵了。通過七拼八湊,英國人最終派出的是一支真正的雜牌軍。

首先還是老辦法,從南亞殖民地國家——印度和孟加拉國征用雇傭兵,這是可以以假亂真的,印度有一種長得很像歐洲人的錫克族人,他們身材高大,高鼻梁、白皮膚,唯一不像歐洲人的就是錫克教的一個傳統——蓄發蓄須,然後用紅頭巾包住。這些人一直被英國雇用到香港和上海租界做巡警,被稱為“印度阿三”,英國就從這些“阿三”中挑選精壯者,加上孟加拉國雇傭軍,終於湊齊了2000人。

而另外一部分雇傭軍來自英國在大清的其中一個租界——威海。

1899年,為了管理好威海租界,英國招募了一支全部由清國人組成的軍隊,他們主要來自威海、山東其他地方以及直隸,總共400多人。現在就讓這支清國的雇傭軍在頭上包上紅頭巾,打扮成“印度阿三”的模樣,以英軍“第一軍團”的名義參加對大清的戰鬥。各地雇傭軍再加上少量的英國本土軍隊,英國最終派出的兵力在3000人左右。

好吧,現在我們發現了,這支所謂的“八國聯軍”,其實是一支真正的雜牌軍,裏面竟然還有清國人!不過,雜牌軍也是需要總司令的。第一批八國聯軍“使館衛隊”是分散進京,沒有總司令,第二批八國聯軍總司令是英國的西摩爾,第三批八國聯軍總司令是俄國的勃蘭特。現在,即將進攻天津的八國聯軍總司令,如果依據參戰兵力的話,自然是要由日本人來擔任,日本人也對此渴望已久,不過很遺憾,其他國家都認為總司令只能由一個歐洲人擔任,日本也就只好忍了。

英國人本來是很有希望再次擔任總司令的,不過西摩爾實在是影響太壞了,他帶兵差點把大家帶到有去無回,要再選一個英國人當總司令,大家只有一個詞——NO!

英國人不當,俄國人也就不再當了,讓勃蘭特出任一回總司令本來就是為了抗衡一下西摩爾,俄國更大的利益在東北,京津這邊要低調。

不怎麽想參戰的美國人就更加不想當,法國人本來是想當的,但他們一直和俄國勾勾搭搭,被英、美、日視為利益相反的國家,加上俄國人又不是真心希望自己的盟友出頭,想當也當不上。

意大利和奧匈帝國出兵都只有幾十個人,由他們的人當總司令,那真的是開國際玩笑。

這樣就推出了一個氣急敗壞的國家——德國。德國雖然也只有100個兵,但他們還有大批的遠征軍沒有到來,更何況克林德是唯一一位被殺的公使,這是大家無法反對德國人出任八國聯軍總司令的理由——就這樣,八國聯軍把總司令的位置留給了那位還未到來的瓦德西,他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才到,大家就不等他了,先開始進攻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