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聶士成:最後一位傳統名將之死

聶士成和拳民的恩怨

聶士成和袁世凱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老袁是軍事加政治,真正厲害的軍政人物,而聶士成更像是一個純粹的軍人,他奉行“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只考慮戰場、士兵和戰鬥,然而,他的悲劇似乎也從此開始。

5月底,義和拳逼近豐台時,慈禧急需要一支八旗軍以外又戰鬥力強的軍隊去“剿匪”,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聶士成。慈禧調他去“剿匪”,聶士成率軍就去了,然後慈禧讓他保護好津蘆鐵路,聶士成就奉命去保護鐵路,剿殺破壞鐵路的拳民幾百人,於是聶士成背上了“幫洋人打清國人”的罵名。京津間的拳民和百姓稱呼他為“鬼子聶”,甚至有謠傳:他是收了洋鬼子的錢才對義和拳痛下殺手!

端王集團也把所有的明槍暗箭對準了聶士成,他們奈何不了奕劻,奈何不了榮祿,奈何不了李鴻章,但對付聶士成這樣的軍事將領是不在話下的,也必欲置之於死地而後快,剛毅甚至直接就來到過聶士成軍中,“警告”聶士成要小心!他們還給裕祿下過暗令:要設法除掉聶士成。好在裕祿還很明白他需要這樣一員大將幫助他守天津,聶士成這才逃過一劫。

從這時候起,聶士成就感覺自己處境不太妙,但是,“剿匪”是慈禧的軍令,要違抗軍令這對聶士成來說是不可想象的,四顧茫然之中,聶士成只好多次發電給榮祿,希望能夠得到這位直接領導的幫助。

6月7日,在落垡完成清剿破壞鐵路的義和拳行動後,聶士成立即給榮祿發電——“現因落垡村民從亂,柴草均無從購買”。短短一句電文,道出了聶士成對他自己軍隊的擔心:一支朝廷的軍隊,卻得不到百姓們的支持,反而引起了他們的仇視!

榮祿接電報後沒有任何回復,他怎麽回復呢?正是因為他不願意冒著得罪端王集團的風險出頭,慈禧不得已才把他的這位手下將領推到前台!

榮祿也曾經委婉地提醒過聶士成:你軍隊的軍服是西式的,“不為人所喜”,還是換過來為好。榮祿還委婉地暗示聶士成要注意朝廷政治風向,注意端王集團,而聶士成是不會理解這看似平常的一句話背後的“深刻含義”的,他沒有那麽敏銳的“政治嗅覺”。對於聶士成來說,他不會懂得一件衣服的顏色和式樣竟然還有什麽別的含義,他只知道聽令,研究戰略戰術,刻苦練軍!

“事必求實,練必求勤,將必無貪心,兵必無空餉,日演兩操以習陣法,歲演行軍以熟地勢。”——聶士成

6月10日,在奉裕祿之命將西摩爾軍放行之後,聶士成又一次感受到了忐忑不安,他立即給榮祿發電。在這一封電報裏,聶士成直接向榮祿挑明:他不想剿殺拳民,最好還是回到他原來的駐地,幹他的老本行——回天津去抵禦外敵(“本軍逼處洋兵拳匪之間,尤犯兵家之忌,一身不足惜,為大局何?再四籌思,唯有率軍隊移駐天津,恭候朝命,乞代奏。”)。

榮祿接電報後還是沒有答復,當然,“代奏”的事還是辦了。就這樣,6月13日,慈禧頒布“著裕祿迅將聶士成一軍,全數調回天津附近鐵路地方,扼要駐紮”的上諭,聶士成率軍離開津蘆鐵路,開到天津,參加天津的戰鬥。

6月21日,慈禧發布戰爭總動員令,就在同一天,軍機處的廷寄也到達了天津:

聶士成著即革職留任,仍著嚴督所部各營,迅將紫竹林洋人剿辦,並速恢復大沽炮台,以贖前愆。如再因循致誤戎機,定將該提督照軍法從事,決不寬待!

聶士成並不知道,慈禧收編義和拳時,拳民們提出了接受收編的唯一條件——殺聶士成。而端王集團更是請求慈禧“殺聶”,慈禧無奈,只好發布這道上諭。

大沽口炮台失陷明明是裕祿的責任,也是慈禧自己的責任,租界之戰打成這個樣子,明明是裕祿指揮無方。可是慈禧是沒有錯的。裕祿是官二代,是滿人,是代表朝廷臉面的高官,詳細戰況又是由裕祿寫奏折向朝廷報告的,裕祿也是沒有錯的,慈禧的板子只能打到聶士成身上。

裕祿估計是內心有愧,他特意發電安慰聶士成:將軍英勇!

聶士成無言,他默默地摘去頂戴,回電:“士成在一日,天津有一日,天津如失守,士成不見大帥。”(《庚子剿辦拳匪電文錄》)

而部分拳民仍然沒有放過聶士成,現在聶士成革職留任,正是他們“報仇”的大好時機,在與聶軍相遇時,聶軍必須讓路,拳民們甚至要殺聶士成(“大刀直奔其馬首,聶士成見狀無言以對,只得以大局為重,避入路旁衙門內。”)。

而許多不明就裏的人仍然在不斷地罵他:“鬼子聶”“聶等死”“聶找死”,就這樣,聶士成前方殺敵,後方挨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