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義和拳是如何進北京的?(第4/5頁)

那麽,還有那個等待批準的“三路兜截”的計劃到底該怎麽辦呢?

很簡單:緊急叫停。

洋兵已經在城內了,威脅最大的就是洋人,更可怕的是他們目的還不明,軍隊必須先保存實力,不能去向拳民開火,免得將來腹背受敵,這是急停的最主要原因。

另外,“使館衛隊”是荷槍實彈、耀武揚威進城的,全北京的老百姓也都看見了,而義和拳打出的並不是“反清”,他們打的恰恰是“扶清滅洋”的旗號,在這個節骨眼上,如果再出動大軍對義和拳進行大規模剿殺,那麽朝廷就是“清國人打清國人”的罪魁禍首。這個民心因素,慈禧也不得不考慮一下。

最後,作為王朝的統治者,慈禧的眼光不僅是要盯著北京,還要盯著全大清,此時南方出現了以孫文為首的革命黨分子,一旦義和拳問題在京城處理不好,革命黨人趁機號召百姓在各地發難,那就真的不好收場了。

也就是說,不是慈禧不想“剿匪”,而是無法“剿匪”。原先一舉殲滅拳民的“三路兜截”計劃,必須立即停止執行!

驚慌失措中,慈禧連發數道上諭改變政策。

6月3日當天,慈禧在頤和園連發上諭,分別給榮祿和裕祿,作為對他們上報的“三路兜截”計劃的批示,沒別的意思:行動取消,你們要把即將伸出去的鐵拳給我生生撤回來。

先讓裕祿改變一下工作方式:“現在畿輔一帶,拳匪蔓延日廣,亟應妥速解散以靖地方,該督(指裕祿)撫務當通飭各州縣,親歷各鄉,諄切勸導,不可操切從事!”

再給榮祿打預防針,控制武衛軍不要沖動:“此等拳民,雖屬良莠不齊,究系朝廷赤子,總宜設法彈壓解散,該大學士(指榮祿)不得孟浪從事,率行派隊剿辦激成變端,是為至要!”

雖然是自己反悔,也是自己反復無常、朝令夕改,但慈禧對行動取消還是很有信心的,在這樣重大的問題上榮祿和裕祿一定不敢不聽她的話的。果然,上諭下發後,榮祿和裕祿將軍事行動停止,而聶士成繼續率軍去保護津蘆鐵路。

5日,慈禧委派軍機大臣、刑部尚書趙舒翹親自前往拳民大本營——涿州。趙舒翹是陜西西安府人,在當時的情況下,漢人進軍機,總得有點門路,而趙舒翹的門路就是剛毅——是剛毅將他拉進軍機處的。所以趙舒翹算是端王集團裏的主要漢臣。

6月6日,慈禧又派了軍機大臣剛毅前往拳民另一大中心保定,而與此同日,慈禧明發上諭,昭告天下。

上諭先是極為罕見地對拳民表示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指出這是由於地方官府辦理民教沖突案件不力,甚至變相地承認了官府的錯誤(“遇有民教涉訟,未能悉心考察,妥為為理。是教民、拳民,均為國家赤子,朝廷一視同仁”)。

然後說明在朝廷看來,其實大部分拳民都是好的,只是難免會有少量不法分子混跡其中(“再有奸民會匪附入其中,藉端滋擾”)。因而廣大拳民不要上了這些別有用心的人的當,盡快回家過日子(“應即遵奉一齊解散,各安生業”)。

在苦口婆心的“勸說”之後,大棒也跟著來了:“經此次宣諭之後,如仍不悛,即著大學士榮祿分飭董福祥、宋慶、馬玉崑(kūn)等,各率所部,實力剿捕!仍以分別首從,解散脅從為要。”

最後,慈禧特意命令有關部門要對這道上諭廣泛張貼,廣為傳播,要讓“天下百姓”都知曉(“此旨即著刊刻謄黃,遍行曉諭軍民人等一體知之!”)。

在局勢變化之後,慈禧的真實目的就體現在這道上諭中——希望能夠和平地解散拳民。她寄希望於拳民解散之後,北京城裏的“使館衛隊”也能夠撤走——這才是慈禧最真實的目的。

也就是說,雖然慈禧停止了“剿匪”,但是對於此時的慈禧來說,停止“剿匪”並不意味著要去向洋人開火,更不是要去聯合義和拳向洋人開火,那種後果她是知道的。慈禧對義和拳有著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對洋人又有著根深蒂固的懼怕,於是只好寄希望於“和平解決”了。

而派出剛毅和趙舒翹,只是去宣講她的這個政策(曉諭),既然要將她的這個政策直接傳達給拳民,慈禧自然要派出跟義和拳關系很好的大臣(端王集團的人),如果她派漢黨的人去,不說不能傳達她的旨意,會不會被拳民扣押回不來都是個問題。

正是因為派出剛毅和趙舒翹主要目的就是“曉諭”,所以不論他們回京之後如何進言“拳民可用”(那一定會的),都從根本上改變不了慈禧對待拳民的態度。慈禧後來態度的改變有其他原因,而不是“輕信了剛毅和趙舒翹的讒言”——接下來的故事中會說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