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義和拳是如何進北京的?(第3/5頁)

也就是說,大清朝廷的皇權,才是各方爭鬥的真正核心。慈禧最驚恐的並不是失地,而是失權!在慈禧看來,如果洋人扶持光緒為傀儡,然後令她歸政光緒,皇權也就從她手裏滑落到洋人手上了,更何況康有為那一夥還在海外運作什麽“保皇派”,這一點慈禧也不得不防。

正是因為她的掌權並不正當,正是因為權力的合法性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永遠也不會得到真正解決),慈禧一直在猜忌和恐懼是否有什麽勢力要逼她廢掉光緒(端王集團),或者勒令她歸政光緒然後取代她成為新的“太上皇”(洋人的勢力)——總之,是要逼她丟掉視為生命的皇權,所以,慈禧不得不送送禮,又對自己的臣子們打打預防針:如果洋人要借著“瓜分”逼迫她歸政光緒(哪怕只有這種嫌疑和可能),這都是“脅我以萬不能允之事”,她都將不惜一戰,將整個大清綁上戰車!

這就是最真實的慈禧,過去我們常常認為慈禧屬於經常性地兩面三刀、朝令夕改,某些時候“保守”、某些時候又“開明”的飄逸型選手,經常讓人看不懂。事實上,慈禧並不奇怪,也不“變態”,她所有的考慮都是從一個專制王朝“帝王”的角度出發的,她是一個非常“正常”的帝王,一個“合格”的帝王,她對待洋人的根本態度和她對待拳民的根本態度是一致的。

洋人來“瓜分”大清了,慈禧自然會很心疼,但是,老人家更加時時刻刻記得的是——她是這個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如果有“中國”而無大清朝廷,她不會為了“中國”;而有大清朝廷而無她自己掌權,她不會為了大清。慈禧已經把“保中國”“保大清”和保她自己的權力分得清清楚楚,她只能在權力刀尖上行走,只能為權力而活,唯有如此,才能讓她在無數次的權力鬥爭和危機中保持不敗啊!

現在我們知道了,王朝的最高權力並不是那麽好掌握的,慈禧就這樣處於雙面夾擊、內外交困之中:這邊,是要“廢立”的端王集團;那邊,是有“歸政”嫌疑的列強集團。別說端王集團本來就有政治野心,列強集團也本來就有對大清侵略的利益——就算本來就是安分守己,也擋不住慈禧的驚恐和猜忌而被逼反啊。

那麽慈禧最恐懼和戒備的是哪一方勢力呢?

答案是:正是因為洋人是她唯一搞不定也沒有自信和能力搞定的人,所以慈禧才對他們有最深的警惕和驚恐。

在慈禧看來,洋人的“使館衛隊”是完全沒有必要進京的,因為在她的眼裏,山東義和拳的騷亂主要是民教沖突,而直隸義和拳的騷亂主要是他們要進京而官兵們擋著不讓他們進京(事實也是如此),說起來這還都是清國人民的“內部矛盾”。再加上北京城外並沒有造成洋人死亡的嚴重事件,城內的使館區更是十分安全,洋人急急忙忙調兵前來摻和,到底所為何事?

如果說這一批八國聯軍進京只是為了“護衛使館”,慈禧是打死也不信的。

差不多兩個月前(4月6日),公使團曾經向朝廷發過“最後通牒”,限令朝廷在兩個月內將拳民剿滅幹凈,否則他們將“代剿”!現在時間差不多了,看來洋人只是要兌現“代剿”,調兵進京對付拳民。

但是,就像慈禧不相信拳民帶著武器上街是“扶清”一樣,她也不相信她搞不定的洋人軍隊開進皇宮周邊、讓皇宮處於大炮射程之內只是為了“代剿”!慈禧最擔憂的是那個會令她半夜驚醒的後果——歸政。

毫無疑問,在慈禧的眼裏,這幾百人的威脅遠遠要大過城外的那幾萬人。對付拳民,她基本沒有了什麽辦法;而對付洋人,她是從來沒辦法的。也就是說,此時的慈禧已經斷定對她的權力安全威脅最大的不是城外的義和拳,而是城內的“使館衛隊”!

慈禧做出了第一個反應,這是跟40年前英法聯軍進北京之前她與老公鹹豐做出過的反應一樣——逃。

“6月2日,法國公使從權威方面了解,慈禧太後準備逃往陜西西安府,因為義和拳對她本人采取了敵對的示威行動。”(引自《英國藍皮書有關義和團運動資料選譯》)當然,洋人“從權威方面”了解到的信息還是不太權威,因為讓慈禧六神無主,真正感到害怕的並不是拳民,而是城內那幾百人的洋人軍隊。只不過怕洋人,這是不能明白說出來的,大清被欺負幾十年以來,誰說自己怕過洋人呢?

慈禧終究沒有逃,不知道她是終於清醒過來還是臣子苦勸的結果,她畢竟還是這個朝廷的主人,是大清國的主人,大難臨頭之際又撇下臣民百姓獨自跑了,那實在是說不過去的。

雖然最終沒有逃,但慈禧已經下定決心:在確認洋人不會對她構成危險之前(也就是不會逼她歸政之前),打死也不回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