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舊事

洪武舊事,對人性的壓抑和催殘極為嚴重,一直到明中期之後,管制漸松,思想開放,同時海禁也開,民間逐漸富裕,民氣蠻是昂揚。

所以有無數的話本小說,甚至不乏太監者,在這個時期大量出現。

這也是人對性靈的追求,對苛政的不滿,而以殘暴的手段來攻擊或是影射政治,在當時流行,就算數百年後,也並不希奇。

這一場張佳木主導的大改革,在南方引起了一場提前百年的思想開放的浪潮,就他自己來說,也是從來沒有想過的副產品……

……

當然,就當時來說,更多人的關注點還在於這幾項改革的自身。能不能順利的核定官員數字,比如把一些八品或九品官就改成吏員,而吏員除鬥食之外,百石的吏員就等於原本的從九品官,領取俸祿方面,怎麽領取,如何改良以往以實物或是寶鈔抵俸的無理做法,怎麽統籌實物發放的地點或倉儲,這都是極為頭疼的事。

在京的文官,現在還沒有確切的數字,不過總在三千人以上。再加上數萬的吏員,一年發放的俸祿全部實發為糧食的話,當在百萬石以上。

這些糧食,以現在京師的供應倒是完全供應的起。畢竟江南每年由漕運運進大量的糧食到京師,原本是一年四百萬以上的額子,後來糧食多到吃不完發不光,通州一帶的大倉庫積了幾年十幾年的糧,都腐敗至不可食用,浪費太多。

就算是現在,折了兩百萬石的糧,改成一年一交進的一百萬兩的金花銀,京師運來的糧食還是發不完,每年都會浪費掉大量的糧食,通州和京師附近的幾個大糧倉,平時常年收儲的糧就在三百萬石左右,這麽多糧,又是年年有補充,用來發俸祿是足夠了。

當然,這些糧也不能全部用光,從唐到宋元明清,政治首都都並沒有建在經濟發達的地方,其實唐中期之前,長安一帶豐饒富裕,用來供應朝廷和養活府兵的土地還是綽綽有余。但後來就不成了,地力用的太盡了,到武後執政的年間,就不得不至洛陽就食,天子和百官要靠這種辦法來吃飯,一則是照應民力,二來,也是一個帝國政治中心不能自給自足的尷尬境遇。

到了明朝,情形卻是更加嚴重。北方的糧食用來供應邊軍和自給自足,加上養活那些親藩和地方官府就已經較為吃力,象直隸和河南、山東一帶尚好,到了山西、陜西、延綏、甘州一帶,就需要年年運糧過去了。

至於京師,有著超過百萬的人口,這種超級大城市想要有自給自足的糧食供應當然是癡人說夢,所以只能在年年動員超過百萬的人力,由江南一帶就是人推肩挑,然後由衛所軍人組成的漕軍一路北上,運到通州為止。

每年都是這麽著,所以在永樂年間就有海運的呼聲。

可惜,當時的技術和思想遠沒到達能海運的程度,就算是在幾百年後,技術夠了,人心卻仍是不夠,拖了好幾十年,才勉強把這種勞民傷財,看似給了幾十萬人工作,但卻是無意義的浪費的漕運給停掉了。

京師如此,而在開中法沒有被破壞之前,邊境的糧食也能供應如常,就是用這種辦法,大明維持了京師的平穩和邊關的安全。

所以京師儲糧用來發放俸祿,首先皇帝這一關便不怎麽能過的去。

……

“朕一年收進百萬金花銀,但現在各處都是進入出多……”在乾清門,算是比較正式的召見,張佳木站在下首,皇帝坐於禦椅之上,四周是一群穿元青色長袍,白靴籠冠持銅頭拂塵的太監。

在張佳木的身側,則是大學士禮部尚書李賢。

象這種一文一武搭配著的召見,在皇帝這裏已經是好多回了。畢竟,張佳木現在的權勢已經在實際上超過了永樂年間的紀綱。而在紀綱當權的那些年,連李景隆這樣的紈絝國公都不被紀綱放在眼裏,連趙王和漢王的儲位之爭,紀綱都置身其中,遊刃有余。

張佳木不願顯的太囂張跋扈,但無論如何,現在是他在主導一次大變革,而就皇帝來說,現在帝國的情形也確實是叫人頭疼的……無論如何,財政上就是足夠叫皇帝覺得難堪,並且只能問計於眼前這兩個最親信的文武大臣了。

“府庫錢糧,入少出多……”皇帝繼續說著:“並且,軍官之俸,一季需關俸銀十四萬兩,何以為繼”

說到這裏,皇帝看一眼張佳木,用頗感無奈的聲音向著張佳木道:“卿主持加俸一事,百官贊同,朕無可說得。至於說寶鈔和實物抵俸一事,既然百官也都不滿反對,朕亦可革除。但仍需量入為出,如果搞到入不敷出,則朕必罪卿”

這一次俸祿改革,皇帝原本是無可不可的態度,當然,以深心來說,皇帝不願多此一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