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康熙來了(第6/9頁)

智除鰲拜

在換地一事上,鰲拜做得太過分了,他繞過一切,獨斷專行。不要說其他那些大臣的態度他不在乎,就是孝莊的臉色他也不看看,至於康熙反對誅殺三大臣,他更是當作耳邊風。

從這以後,鰲拜的氣焰非常囂張,儼然成了四大輔臣中執牛耳者。索尼年老體邁,看著鰲拜一天比一天跋扈,心裏非常憂慮。索尼當然無意和鰲拜爭權,只是這樣下去,他感覺帝國危機重重。所以,在臨死前他做了一個明智的決定。

康熙六年(1667年)三月,康熙十四歲,索尼動員三輔臣和自己一起奏請康熙親政。康熙以年齡尚幼為借口,讓四大輔臣繼續輔政。六月,索尼病逝,幸運的是索尼是四大輔臣中唯一一個善終的人。七月,康熙把索尼等人請求皇帝攝政的奏折給孝莊看,征詢孝莊的意見。得到孝莊同意後,康熙決定擇日親政。

康熙親政後並沒有完全收回輔臣的權力,倒不是康熙不想收回,而是鰲拜不願放棄手中權力,再三請求:“皇上您日理萬機,有那麽多事情要處理,微臣怎麽能不為皇上分憂呢?”

鰲拜等人仍然以輔臣身份處理軍國大事,只是定期要到乾清門向康熙匯報。康熙親政就這麽變成了夾生飯,康熙心裏肯定是不舒服的。

在康熙眼裏,鰲拜就是個黑山老妖,自己的旨意大多無法執行,這個老妖完全按照他自己的意志行事,還公然宣稱是聖旨。

蘇克薩哈看到鰲拜的所作所為,知道機會來了,現在向鰲拜攤牌,就表明自己是支持新皇帝的。然而,蘇克薩哈沒料到,小皇帝後面有一個高人,政治投機並不能挽救他,相反,康熙可以利用他的死,除掉鰲拜,一箭雙雕。

蘇克薩哈突然變得強硬,以前在鰲拜面前他很低調,現在拒絕和鰲拜聯名上奏,還說:“教導主子,大家如果有什麽看法的話,可以自行上奏,沒必要一起。”

鰲拜一聽,感覺不對勁,他這分明是要跟我分庭抗禮,莫非他得到了小皇帝的支持?

蘇克薩哈很清楚,自己和鰲拜的矛盾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為了保全性命,他向康熙提出:“請皇上允許臣去為先帝守靈,這樣臣才能有一線生機,保全性命,也可以報答先皇的遺恩。”

鰲拜知道這事後,立即以“輔臣稱旨”的名義,質問蘇克薩哈:“又沒人逼你,在這裏怎麽就不能安生?守靈怎麽就可以活命?”

蘇克薩哈的死期來臨了,康熙卻沒有伸出援助之手,不知道是不敢伸,還是不願伸。

鰲拜與同黨班布爾善等人,在遏必隆家的馬圈內密謀,給蘇克薩哈羅列出二十四條罪狀,將蘇克薩哈和他的兒子查克旦淩遲處死,其他子女兄弟等全部處斬,家產籍沒,連蘇克薩哈的族人和前鋒侍衛等等都處斬。

最奇怪的是在處死蘇克薩哈的判決書上,康熙是簽過字的,並不是一無所知或者完全被鰲拜排除在外。康熙後來回顧此事時說:“朕親政之初,鰲拜告發蘇克薩哈,並交給王公大臣審議,王公大臣們都畏懼鰲拜和遏必隆的權勢,全都叩請朕殺掉蘇克薩哈,朕一時精神恍惚,但朕不忍心淩遲處死蘇克薩哈,所以降旨絞死……現在想來,後悔莫及。”

這事讓人深思,蘇克薩哈是不是完全死於鰲拜之手?顯然不是,康熙顯然對蘇克薩哈也沒有什麽好感,鰲拜除掉蘇克薩哈,康熙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除掉鰲拜。從整個流程來說,裏面浸透著一個帝王高超的政治智慧。

整死蘇克薩哈後,鰲拜更加跋扈。四個輔臣死掉了兩個,只剩下遏必隆和鰲拜,本來遏必隆在鰲拜之前,上朝的時候遏必隆向來是在鰲拜的右邊。今非昔比了,遏必隆是個聰明人,他覺得再這樣下去,搞不好下一個被整的是自己。

一天上朝時,遏必隆故意後退幾步,卑躬屈膝地對鰲拜說:“我怎麽好上座,大人先請吧!”鰲拜聽了,哈哈大笑,也不謙虛,昂首闊步走進大殿。從此以後,鰲拜面前盡是溜須拍馬之人,這也讓他的覆滅成為一樁無法避免的事情。沒有人提醒他:其實,鰲拜你很危險,樹大招風,康熙隨時會對你出手。

馬屁精們將鰲拜吹捧為“聖人”,康熙迫於壓力,給鰲拜的爵位也一再提升。康熙六年,授鰲拜一等公,第二年,加鰲拜太師頭銜。

一時之間,鰲拜成了朝中炙手可熱的人物。此時的他,春風得意,翻雲覆雨,誰也不敢不給他面子。很多人依附鰲拜,其中包括兵部尚書噶褚哈和吏部尚書阿思哈。沒過多久,鰲拜的黨羽就把持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各個部門的實權。這樣一來,朝廷裏的很多文武官員都是鰲拜一手提拔起來的,許多重要事情,鰲拜等人先是在家裏私下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