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草原英雄努爾哈赤 第十一章 高舉反明旗幟:七大恨

從此,明朝和後金的關系發生逆轉,曾經的孫子變成了大爺,曾經的大爺變成了孫子。明朝變成防守的一方,後金變成進攻的一方。

七大恨

努爾哈赤用了兩年時間秣馬厲兵,一邊磨刀,一邊叫明朝爺爺。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點兵十萬討伐明朝。

努爾哈赤為什麽選擇在這個時候征討明朝呢?

第一個原因是努爾哈赤已經準備得差不多,兵器庫裏面的兵器已經塞滿了,攻城的器械也都造好了,兵士們也訓練得差不多了。

第二個原因是明朝的政治越來越腐敗,邊疆的防備越來越松弛,墻上有裂縫了,推倒墻就容易得多。

第三個原因是努爾哈赤已經基本穩定了後院,統一了女真族,把內部的反對派清洗得差不多了。後方穩定,前線無憂,努爾哈赤可以放心地打了。

第四個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後金國遭遇了天災,到處是餓殍和乞丐。努爾哈赤非常擔心,再這麽下去,國內估計有人造反了。努爾哈赤也算是了解歷史,他知道中國歷史上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往往是在災荒的年份發生的,災荒之年社會矛盾往往會瀕臨一觸即發的頂點。

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在後金,努爾哈赤果斷地選擇了轉移國內矛盾,將矛頭直指明朝,發布了所謂的“七大恨”。“七大恨”的內容無非是:

一、明朝無故殺害努爾哈赤祖、父;

二、明朝偏袒葉赫、哈達,欺壓建州;

三、明朝違反雙方劃定的範圍,強令努爾哈赤抵償所殺越境人命;

四、明朝派兵保衛葉赫,抗拒建州;

五、葉赫由於得到明朝的支持,背棄盟誓,將其“老女”轉嫁蒙古;

六、明當局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墾種之柴河、三岔、撫安之地,不許收獲莊稼;

七、明朝遼東當局派遣守備尚伯芝赴建州,作威作福。

努爾哈赤這“七大恨”成功地將女真人的民族情緒引導到明朝身上,既轉移了國內矛盾,又緩解了自然災害帶來的壓力。在“七大恨”中,葉赫老女給了努爾哈赤一個好借口,葉赫老女雖然死了很多年,但依然有利用價值,這就是努爾哈赤厲害的地方,他不光善於利用活人,也善於利用死人。

這“七大恨”不過是車軲轆話,繞來繞去就一個意思:明朝,我看你很不爽,要找你麻煩。

皇太極計破撫順

對明朝的戰爭正式開始了,在努爾哈赤的計劃裏,首先是拿下撫順、清河。

在進攻撫順之前,皇太極出了一個鬼點子,得知撫順的一個守將李永芳在四月初八這天要開馬市,一直持續到二十五日。皇太極建議派出五十名奸細,混入撫順城。到時,內外夾擊,自可拿下撫順。

在進軍撫順之前,努爾哈赤就提出了“四勿”:凡俘獲之人,勿去衣服,勿淫婦女,勿離異其匹偶。拒戰而死者,聽其死。若歸順者,慎勿輕加誅戮。

由此可以看出,努爾哈赤顯然很看重“名聲”,要打仗殺人也要殺得名正言順。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十四日,努爾哈赤下令兵分兩路,左四旗進攻東州、馬根單兩處,努爾哈赤自己帶領右四旗和八旗中的精銳護軍進攻撫順。

行軍路上,努爾哈赤還不忘對蒙古兩個貝勒作作秀:“朕看自古帝王即使身經百戰,最後登上尊崇地位,但沒有一個可以永享的人。這次朕發兵,不是圖什麽大位,只是因為明朝經常壓迫朕,不得已才征討的。”

努爾哈赤之所以選擇撫順,是因為撫順是遼東一帶的樞紐城池。努爾哈赤對撫順非常熟悉,第一仗選在撫順也是胸有成竹。

努爾哈赤對中國的兵書也算是個內行,深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道理。他首先大張聲勢,大兵壓境,將撫順團團包圍(隊伍綿亙百裏,旌旗蔽空)。圍城之後,就開始進行心理戰了。

守將李永芳,不要指望他是之前的於謙,也不要指望他是後來袁崇煥那樣的人物。努爾哈赤抓到一個明朝士兵,讓他把勸降書交給李永芳。在勸降書中,努爾哈赤一方面威脅說攻下撫順只是舉手之勞,另一方面誘之以利。我努爾哈赤知道你是個人才,如果你投降,我會更加重用你,讓你和我最重要的大臣享受同等待遇。如果你堅持抗戰的話,我到時要把城池屠殺得幹幹凈凈。

李永芳很糾結,他並沒有立即投降,一方面讓城中士兵加強防守,另一方面也在考慮要不要投降。這時,撫順城內的後金奸細到處散播投降言論,以致人心惶惶。努爾哈赤命八旗軍登城,明軍的中軍千總王命印等人抵抗身亡。李永芳心想,此時此景,再反抗下去也沒用,不如投降吧!

李永芳投降後,努爾哈赤果然信守諾言,不殺城中軍民。就這樣,努爾哈赤半恐嚇半誘惑地拿下了撫順、東州和馬根單三城,還拿下了撫順周圍的堡壘和寨子五百多個。這一戰收獲很大,俘獲人畜三十萬,歸降的人民編為一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