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草原英雄努爾哈赤 第十章 後金締造者(第2/3頁)

不過人越傑出,死得越快,這似乎是中國歷史中的一個現象。額爾德尼後來因為私藏財物和珍寶被努爾哈赤殺害,是不是真的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就不知道了。

額爾德尼創建的老滿文沒有圈點,仍然存在一些缺點。後來,清太宗皇太極任命達海改進滿文,達海學問很好,圓滿地完成了這個任務。經達海改造的滿文稱為新滿文,康熙帝對達海的新滿文評價非常高,親自立碑表彰他的功勞。

滿文創制成功以後,滿族人如虎添翼,自信心大增。以前,他們感覺自己是一個流浪的民族,連文字都沒有的民族從心理上是一個沒有歸宿的民族。滿族的影響力在不斷地擴大,滿族,將會讓整個大地震顫。

對此,大明還沒有心理準備。

善於韜光養晦的老狐狸

努爾哈赤既是獅子,也是狐狸;他兇狠的時候非常兇狠,狡猾的時候也相當狡猾。從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起兵到現在,明朝的表現實在讓人太失望了。明朝的皇帝縱使糊塗,明朝的邊將也不應該糊塗。其實,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努爾哈赤善於偽裝,所以才沒有成為明朝的眼中釘。

努爾哈赤習慣用朝貢的方式消除明朝的戒心。當努爾哈赤跪在大明的宮殿上,卑躬屈膝、唯唯諾諾之時,明朝的皇帝沒理由認為這個人是個威脅啊!從1590年到1615年,二十五年的時間裏,後金赴明朝朝貢達八次,其中七次是努爾哈赤親自去的。第一次朝貢的時候,努爾哈赤三十一歲,最後一次朝貢的時候,他已經是個五十六歲的老人了。人一輩子能有幾個二十五年,在二十五年的時間裏,努爾哈赤堅持不懈地在明朝面前裝孫子,就算明知是假,萬歷皇帝也會被他這種精神打動。

其實,在努爾哈赤後來的幾次朝貢中,大明的邊將屢次上書給皇帝,讓明神宗小心努爾哈赤這老家夥。兵部尚書李化龍再次提醒皇帝:“我朝如果沒事的話,努爾哈赤不會輕舉妄動,一旦有事,這個人一定是罪魁禍首。”

神宗把這一切都當成耳邊風,他那點兒脆弱的心思大部分都沉浸在酒色之中。等到明神宗反應過來的時候,努爾哈赤的勢力已經成形了。最後一次朝貢,也就是第九次朝貢,努爾哈赤自己沒去,派遣了十幾個人的使者,隨便拎點兒東北的土特產,扔給萬歷皇帝:“要不要就隨你咯!”

萬歷皇帝傻眼了,以前努爾哈赤朝貢的話都會帶上幾百人,現在就派十幾個人來,而且手上的東西分量明顯輕了。完了,被這老狐狸騙了。

建立後金

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八月,努爾哈赤從費阿拉城遷都到赫圖阿拉,這個赫圖阿拉就是努爾哈赤的祖先孟特穆選定的。

到了赫圖阿拉後,努爾哈赤首先是擴建城池,至少可容納十萬人居住。修建了幾年,終於把城池弄得像模像樣了。雖然都城選定了,但努爾哈赤並沒有急著稱汗,一直等到1616年,努爾哈赤認為時機成熟了,才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國。

努爾哈赤在稱汗之前,曾經召開會議討論稱號問題。與會者一致認為,國不可一日無汗,以前我們沒有汗,受的苦實在是太深了。現在老天爺總算給了我們一個英明的領導人,是的,努爾哈赤就像是老天賞賜給我們女真族的救世主,我們應該順應天命,稱呼努爾哈赤為天命汗。

天命元年(1616年)正月初一,努爾哈赤舉行了登基大典,尊為大英明汗,國號為“金”,也就是“後金”,年號為天命,這一年為天命元年。

雖然努爾哈赤盡量想把儀式搞得低調一些,但既然想出頭的話,就沒法遮掩。努爾哈赤剛一登基,明朝遼東經略熊廷弼就上書給明帝:“奴賊建國後金,登基為汗,自稱為朕。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絕對不能縱容,奴賊竟然招降我大國邊疆將士。”

不過,明朝最高領導者仍然認為努爾哈赤不足為患,那麽一丁點兒的人,巴掌大的一塊地方,能搞出什麽名堂來,最多不過在邊境一帶打家劫舍,暫且由他,遲早會算總賬的。

國家已經建立了,怎麽治國呢?努爾哈赤治國有什麽特色嗎?

努爾哈赤提出了一個口號:“君明臣良,同心共濟,秉志公誠,勵精圖治。”從這個口號中我們能看出領導的治國方略,轉譯一下就是:“我一定要努力做一個賢明的領導,在我的賢明領導下,如果還有哪個臣子不賢良,那真是對不起我啊!以後大家要和我一條心,一心為公,勵精圖治把後金國建設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就是跟天命作對,跟天命作對的下場大家應該很清楚。”

努爾哈赤的思想總的來說就是:君德、臣德。臣德就兩點:努力工作,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