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之死十三(第3/3頁)

齊泯王就在於沒有把握好進攻的頂點。他一味勉強吞宋,超出自己的防禦能力,當列國幹涉部隊紛紜來攻的時候,齊國已經力弊兵疲,不但宋國守不住(立刻被諸侯瓜分),連齊國本土都被突破得七零八亂。事實上,這樣的錯誤,齊國歷史上犯過兩次,一次是聽孟子的話而吞燕,一次是受蘇秦煽動而滅宋,都未能守住戰爭成果。以當時中國諸侯的經濟實力和戰力,是沒有能力冒然間就滅一國的。秦人就做的比較好,一直采取蠶食策略,逐城攻拔,穩紮穩打,打打拉拉,把握住了進攻的頂點。

秦人每得一地,消化穩固若幹時間,以後再作推進。這不但可以牢牢地控制占領地,防禦潛在的敵人反攻,還因為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咬,避免激起諸侯列國的大舉幹涉。這就好比把青蛙泡在溫水裏慢慢煮死一樣,是安樂死。

而齊國吞宋,幹得太大了,簡直是把青蛙直拋進沸水裏,不但消化不了宋國,還激起列國強烈幹預——盡管蘇秦事前極力擔保列國不會前來幹預,但那是騙齊泯王的。事實上五國把老齊幹預得要死。

齊國的先哲管仲早就闡述過“得地而國敗”的規律。也就是進攻超出了防禦的頂點,得到土地,卻國家敗亡。老是戰勝,漠視“頂點”,是危險的。所以要提防“唯戰勝論”。從前的夏桀滅有緡,紂王克東夷,吳王夫差屢戰屢勝,卻把自己消耗得不行,最終失去防禦強敵的能力,國破身死,都是這個道理。 “戰勝”是一種雙刃劍,可以殺人,也可殺己,這是戰爭的辯證法啊,也就是道家所說的“太強則折,月滿則虧”。

我們看古典建築房檐上,常有一個仙人和九個動物排列著。那個排在最前面的騎鳳小仙人,據說就是齊泯王。“小仙人”齊泯王的位置已經非常領先了,但只要再往前邁一步,就會掉下房檐來摔得粉身碎骨。這真是寓意深刻,正是齊泯王一生的寫照,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持盈保泰”理論宣傳畫。

齊泯王不知道“持盈保泰”,不知道控制在戰爭頂點限度內,除了緣於蘇秦的煽動,還有由於大臣們的阿諛奉承,忽悠得他腦袋暈了,遂狂妄自驕,冒險滅宋。據《呂氏春秋》說,當齊泯王流亡時,一邊散步,一邊問公玉丹:“我已流亡國外了,卻不知道流亡的原因。我之所以流亡,究竟是什麽原因呢?”

公玉丹回答說:“您之所以流亡國外,是因為您太賢明的緣幫。天下的君主都不肖,因而憎惡大王您的賢明,於是他們互相勾結,合兵進攻大王。這就是大王您流亡的原因啊!”泯王很感慨,嘆息說:“君主賢明原來要受這樣的苦啊!”公玉丹就是這麽蒙騙他,看來齊泯王身邊,除了間諜,就是佞臣,能不滅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