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之死十二

公元前285年,秦國“先出聲於天下”,叫囂“有齊無秦,有秦無齊,必伐之,必亡之”,派大將“蒙武”越境攻打齊國的河東(漳河以東,河南省北部地區)。秦國經過多年修養,出手不凡,從士卒疲敝的齊國手裏奪下九座城池。秦國明白,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了,於是“以齊餌天下”,約請三晉協助攻占齊地。秦昭王與三晉中反齊最強硬也最有實力的趙國在山西中陽會盟,與趙惠文王協議合縱攻齊。

趙國響應秦國號召,發趙兵攻取齊的靈丘(今山東高唐南)。齊閔王恐懼,派大將田章把章武(今河北滄州東北)獻給趙國,並派遣“順子”(不是唱歌的,是齊泯王的兒子)入趙作人質,向趙求和。趙惠文王打算接受,可秦國不同意,並加派秦軍四萬甲士,合軍攻齊。

秦趙聯手,聯翩出擊,攻齊之勢已成定局。齊國君臣危如燃眉,齊國重臣蘇秦,有責任設法消解,於是蘇秦上書趙惠文王,說服趙惠文王脫離趙秦聯盟,不要為虎作倀。蘇秦在信中說:“秦國的根本用心,不在於遙遠的齊國,而在於吞占鄰近的韓國,兼並韓國領域內的東周、西周兩國小國。秦國先出聲於天下,嚷嚷著要伐齊,是分散轉移列國的注意力。等你們趙國和魏國跟齊國打起來了,秦人兵出函谷關,直取韓國,再侵魏國。農貿市場的早市還不及散掉功夫,秦人就順勢摸到你們趙國身後了,大禍及於趙國。你們還樂呵呵地去攻齊國呢,豈不可悲。當年,你們趙武靈王就是趁著齊國孟嘗君長期伐楚的空擋,一舉拿下了中山。秦國的陰謀也是趁你們與齊人膠著戰鬥,一舉殘破三晉。你們跟著秦國久伐齊國,我恐怕你們的災禍正將出於此。”

接著,蘇秦描述了秦國摸三晉(特別是趙國)後腰的可能的行軍路線,使趙惠文王不得不起雞皮疙瘩。接著,蘇秦又從道義上講話:“三年前(前288年),秦提議齊國東西並立稱帝,以謀劃攻占瓜分趙國。作戰計劃書和盟誓,都已經刻在盂盤之類的青銅器上了。在我的遊說下,齊國放棄結秦,與趙結盟,迫使秦國恐懼,不但不敢謀趙,還歸還了對趙的占領地。如今你們不紀念齊國的大德卻隨秦攻齊,臣恐怕未來列國,誰也不敢信任結好趙國了。我建議,齊國傾

其社稷以結好趙國,天下必重趙國,一個時代的命運,就全可以握在您趙王手中了。請您三思!”

盡管這封信講的很有情理,卻不能起什麽作用。事實上,不但趙國沒有退出隨秦伐齊的陣營,到了次一年(公元前284年),合縱伐齊的諸侯國,從秦趙兩個,激增為秦、趙、魏、韓、燕,五個。齊國的挽歌已經唱響。

這一年(公元前284年)初,燕昭王親赴邯鄲,會見趙惠文王,謀劃聯合攻齊之事,確定攻齊分工:燕國調動全國軍隊,以樂毅為燕國上將軍(樂毅兼佩趙國相印),同秦將白起、趙將廉頗、韓將暴鳶(yuan)、魏將晉鄙等威震諸侯的名將,組成五國聯軍,擊鼓直趨齊國。其中,樂毅是五國聯軍總統帥,下邊還有“白瘋子”白起,以及“暴鳶”——暴鳶也是曾追隨孟嘗君攻楚、伐秦的,算是久經戰陣;再加上廉頗等人,真可謂名將薈萃,是亙古未有的豪華陣容。群星耀眼、氣魄奪人,齊國哪能招架!

五國伐齊,已成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此時齊國,多年以來外戰頻頻,戰士徒靡消耗,國力大屈:先是,齊國執行孟嘗君“近交遠攻”的錯誤戰爭路線圖,在遙遠的“攻楚、攻秦”戰場上,致使齊國國力疲敝,所得又不能並入齊國本土。孟嘗君鬧完以後,近幾年,蘇秦又促使齊國三次伐宋,結兵攻齊,不得休息。孟嘗君和蘇秦,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把齊國拖向火葬場的。

齊國“士死於外,民殘於內”,這時候,豪華陣容的五國聯合大軍,從西方浩浩蕩蕩進攻齊國來了,聯軍接近山東濟水西岸。齊泯王指望的就是濟水這條天然屏障保護著自己。他動員齊國全部兵力,派“觸子”為大將,“達子”為副將,迎擊五國聯合軍於濟西。“觸子”大約打算憑河固守,而齊泯王急欲“觸子”出戰,派人威脅說:“如果不出戰,寡人就殲滅你的宗族,剜了你的祖墳。”觸子感到難辦,竟然棄國運大局於不顧,消極出戰。等雙方發生激戰,觸子居然鳴金退卻。於是五國聯軍猛撲上來,齊軍主力被殲,觸子乘坐一輛戰車,獨自逃亡,下落不明。

副將“達子”收容齊國殘兵敗將,狼狽向國內退卻。

樂毅戰勝濟西之後,其它諸侯聯軍都不欲隨同深入齊境再戰。因為,其中秦、韓兩國,與齊遠隔千裏,沒有接壤,得地難守。於是樂毅乃厚賞秦、韓軍,遣其歸國。趙國與齊有接壤,樂毅部署趙軍進略河北省的齊趙交界之地。而魏國對齊國本土也沒有興趣,而是惦記著自己東鄰的宋國,於是樂毅分遣魏軍轉向東南,略原宋屬各地,並且防備楚對齊派出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