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之死二(第2/3頁)

燕昭王接見了蘇秦,說:“齊國乘我國內亂攻破我國,目前我們國小力弱,不能報仇。請問先生,我該怎樣雪先王之恥辱。有很多先生都來教導我,但我都不甚得要領。蘇子,請問您的教導,和別的賢人們的項目,有何不同?””

燕昭王說的,大約是指蘇秦的大哥蘇代。有一次趙國打算向北進攻燕國(趙國在河北省中南部,燕國在北部,圍繞北京地區——所以河北號稱燕趙大地。自然是鄰居,少不了互相打架)。蘇代就跑來作項目,替燕昭王出使趙國,阻止趙人向北進攻燕國。蘇代就對趙王說:“我在來貴國的路上,看見一只鷸(就是鶴之類)跟一只蚌搏鬥,鷸啄住了蚌的肉,蚌夾住了鷸的嘴,互相不撒手,鷸說,幾天不下雨,我就幹渴死你個小樣的。蚌說,一樣,幾天我不松手,我就夾著餓死你的鳥嘴!正鬧著呢,漁人過來了,把戰鬥的哥倆都給抓進籠子裏的。如果貴趙國向北攻打燕國,我恐怕強秦就要從西邊扮演漁夫的角色,得志於你們趙國領土了。”於是趙國終止戰爭計劃。

“這些說客只是出一些鬼點子罷了,一時可以得志,對國家並無大益。”蘇秦對燕昭王說,“我作的項目咨詢,跟他們不一樣,我是作總體戰略咨詢的。”

於是蘇秦為燕昭王做了一次深入的戰略SWOT分析:“燕國帶甲數十萬,車七百乘,騎六千匹,粟支十年,這可以勉強算是你們的Strength(強項)。不過你們的田地不夠肥美,特別是北部地區農夫不事田作,全靠吃著大棗、板栗過活,(我們老家就出“遷西板栗”),這是內部的Weakness。至於外部,我看到的全是threat(威脅)。你南邊的趙國如果想北功弱燕,發號興令,不到十日,數十萬之眾就可以渡過易水、滹沱河,再四五天即抵達您們國都。

“還有更大的威脅則來自齊國。齊國名列萬乘之國,打算吞並東南鄰國宋國,倘使吞沒宋國,那就是兩倍的齊國,再加上附屬國魯衛的力量,絕對是“強萬乘的國家”(more than萬乘的國家)。夫以齊國一國之強,燕猶不能支,若以三倍的齊國以臨弱燕,再加上可怕的趙國,那您燕國不就完蛋了嗎!”

燕趙王出了一身冷汗:“是啊,寡人早就知道,燕國是北方弱國。燕和齊,是世仇。二十年前齊國滅燕,我自嗣位以來,吊死問生,與百姓同甘共苦,以求報復。前段時間,我們趁齊相孟嘗君興兵伐楚、攻秦,勞頓之際,發燕兵十萬大眾,南下攻打齊國,以求報仇雪恨。可以我的二十年積聚,居然還仍然打不過疲敝時刻的齊軍,我的十萬大眾,在‘權之戰’全軍覆滅,倆員大將,被擄入齊,寡人恥之。如今寡人寢居不安,食飲不甘,晝夜思想報復齊國,親身削制皮甲的葉片,我的媳婦也不閑著,晝夜搓撚編結皮甲的絲繩。我有深怨積怒於齊,一定要報仇啊!”(燕昭王非常激動,這也是從前孟子惹的禍,齊國滅燕過於魯莽,給齊國添了這個一次歇斯底裏的世仇。)

蘇秦說:“按您這種辦法,是報不了仇的。天下戰國有七,燕國獨處其最弱,硬打怎麽能行呢?我剛才分析了您們的weakness 和 threat,唯獨沒談到opportunity(機遇)。其實,您們的threat也正是opportunity。我聽說,有本事的人能做成大事,在於‘轉禍而為福,因敗而成功’。什麽意思呢?挑戰就是機遇。齊人如今想並吞南邊的宋國,這正是您的機會。齊國疲勞戰鬥,國力必然大耗。它吞占了宋國以後,分兵據守宋地,進一步自我稀釋。兼以從前孟嘗君以齊人攻秦伐楚,也消耗得夠戧。齊國有個大力士‘烏獲’,正是齊國的寫照,他能舉起千鈞之重,但他一旦老了,一個女子都能打得過他;行年八十,走路都要別人扶持。您應該派兵助齊人吞宋,裝出一副孬種的樣子,拼命讓齊國到南方戰線上去消耗。因其強而強之,乃可折也,因其廣而廣之,乃可缺也。到時候齊國消耗得不行了,您再絕交於齊,率天下之兵以伐齊,不出幾次大小之戰,齊國必然覆滅,這就是我的弱齊強燕之道,是我給您設計的戰略咨詢啊!”

燕昭王對蘇秦的戰略構想甚為贊賞,不禁擊掌贊嘆,佩服萬分,一下子有了勇氣和信心,稱不出五年,寡人的大怨就可以得復了!

是凡要攻強國,必養之使強,益之使張,太強必折,太張必缺,從而使它走向強的反方。從前蘇秦發憤讀《太公陰符》,裏面有“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這一句。陰陽這對矛盾勢力互相激化,推動事物向激烈尖銳的反面發展。“陰陽相推”是中國道教思想的精髓。蘇秦讀到這裏,曾經高呼“此真可說當世之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