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之死一

關於蘇秦的史料,眾說紛紜。司馬遷為蘇秦作的傳,大部分都是錯的,除了末尾的結論“蘇秦被反間以死”確是事實(被判間諜罪處死,。大約蘇秦早年家住洛陽城郭裏,蘇家一共哥三個:老大蘇代,奔波列國,靠給人瞎出主意過生活,出好出壞卻不管。老二是蘇厲,也是幹這個的,他和他大哥的事跡往往被混在一起。蘇秦則最小。蘇小三很羨慕倆哥哥的事業。

當時洛陽這個地方,跟現在不同,洛陽不像秦國那樣搞農業,也不想楚國宛城那樣大煉鋼鐵制造業,而是純商業大都會,是當時中國的大上海,這跟它身處中原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有關。就像蘇秦的嫂子說的那樣:“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逐什二以為務”,追逐十分之二的商貿利潤。商人腦子都聰明,商業發達的地方,咨詢業也就出來了,因為三流的商人是賣產品,二流的商人是賣技術,一流的商人就賣知識了。蘇秦的大哥、二哥,都是知本家,到處賣點子——美其名曰說客。

舉個例子來說。當時的洛陽是大周天子的都城,十分沒落的大周天子依舊沒忘記窩裏鬥。他的兩個王子為了爭奪玉璽,分裂成西周、東周倆小國。東周公在洛陽(今洛陽以東四十裏的“周漢魏故城”辦公,西周公在王城(洛陽市內王城公園下面)發展。而周赧王就依附其中的一個周公過活。

這兩個周還互相掐架,於是給了知本家掙錢的機會。當時東周公要種稻子,西周就堵塞水源,不讓貴如油的東西流到下遊,把東周氣死了。蘇秦的大哥或者二哥(具體是誰沒說清除)跑去出主意,教西周人放出了水。東周人大喜,紛紛跳到大田裏插秧種水稻。水稻們長到了半熟未熟、青春期正濃郁的時候,蘇家老大(或老二)又教西周人突然把水閘一關。沒水了,下遊的東周水稻全部變成幹屍,顆粒無收。氣得東周人跳腳罵娘。知本家卻掙到了咨詢費。

雖然這個記錄於《戰國策》的故事不太可信,但還是說明了“說客”在當時的名聲確實不怎麽好,基本上跟現在股評家的嘴一樣很臭,不過他們畢竟是中國最早一批consultant,並且吸引了蘇秦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蘇秦到了三十來歲年紀,在咨詢業混得並不行,除了娶了一個媳婦以外,尚無別的成就。一般作咨詢的人都明白,要到缺乏知識的地方去兜售知識,才能拿到項目——比如北京的咨詢師都是往河北、山東這些周邊的地方上山下鄉,在知識密集的北京,反倒是吃不開的。

於是蘇秦就準備離開洛陽,到最南邊的楚國和西邊的秦國這倆知識稀薄的地方去騙客戶。就像現在的咨詢師必須有一套行頭:西服革履。外加筆記本電腦,蘇秦也給自己弄了一套黑色的貂裘當行頭,深顏色的衣服比較像智者,他沒有私家馬車可坐,就讓馬車坐他——弄了一輛桑木車輪的小車,找人推著(這樣,雇馬夫的錢和養馬的錢,合一份就夠了),車上當然不能裝商人的俗氣的金玩玉器,當然也不能裝農民的大糞,按戰國策記載,蘇秦裝了一車書。他沒有珍貴的木箱裝書,就拿滕草編織了一個草箱子用。此外還有一個口袋,裏邊是必要的細軟。當時的口袋跟現在不一樣,叫做“橐”,也就是把一個布筒子,兩頭都紮上口,就是橐了。我想,這也是窮人因陋就簡的作法。

於是,蘇秦離開了生他養他的“乘軒裏”——這是他家所在的街區,類似現在的“騾馬市胡同”(是販賣騾馬的地方),而乘軒裏大約因為有可以乘軒(帶遮陽圓傘的車)的富貴官員住過而得名。

蘇秦遊走江湖,長途跋涉來到楚懷王那裏拉項目。楚懷王很不好見到的,蘇秦說:“謁者難得見如鬼,王難得見如天帝”(傳達室的幹部比鬼還不容易露面,見大王更好比去見God)。蘇秦做了好幾個項目建議書,送進去,但內容大約總脫不開人雲亦雲的“任用賢人”之類,跟現在咨詢顧問常說的“以人為本”這樣的廢話差不多。楚懷王覺得隔靴搔癢,沒有聘請他立項的意思。蘇秦就抱怨說:“楚國這地方真不是人待的,糧食貴的像玉石,燒火的柴薪,貴的跟桂樹一個價,媽的,我不伺候了。”

於是,離開了楚國,往知識稀薄的西秦碰運氣(雖然沒談來項目,但蘇秦竟為我們創造了“食玉炊桂”這個成語,未來他還將創造成語“不可同日而語”,是在趙國創造的)。

來到秦國,秦國這裏也不是人待的。

蘇秦大約有幸見到了秦昭王,為了討客戶喜歡,就先對秦昭王吹捧恭維了一番,突出秦國是“天下之雄國”,又說秦國如何如何田肥民富,如何如何車多卒眾。秦的山嶺關塞,農桑獵牧,都被他大力渲染一番。接著列舉歷史典故,一氣連用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賢君的九件征伐事例,氣勢奔放,辭意飛揚,以增強自己的論點——只有通過武力戰爭,才能並吞天下(這不是廢話嗎)。蘇秦又綜敘了自己的外交、策論、法令、文教、信義等等新“知本”,言辭淋漓鋪陳,邏輯綿密入扣,還一連竟疊用了25個四字短句作分層排比,淩厲揮霍,辭意縱橫。聽得秦昭王直翻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