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無之夏一(第3/3頁)

由於大禹時代還沒有形成現代意義上的統一國家,大禹在祖國各地治水就發現人們的發型隨心適意,互有不同。往北去流行高髻,往南方則矮髻。有的人甚至挽兩個發髻,髻一前一後擺置,這是北方人習慣,西北人則額前一左一右擺。

個別懶蛋也是有的,他像現代女孩那樣,弄出一個馬尾巴來,用玉環把馬尾巴根兒束起來,叫做束發,非常省事。但馬尾巴根兒不在腦後,而是正頭頂,高挑著,像日本浪人那樣。馬尾巴根上再插一個玉針,針尖朝前,非常性感。有的女孩是編一個粗粗的大辮子,盤於頭頂,像阿Q那樣,男生也有這樣的。而阿Q的故鄉,吳越地區的人,這時候最懶不過,不弄發髻也不弄馬尾巴。純粹把頭發斷掉一截,直接披散著,如現代長發之妹妹。

大禹到了32歲,完成治水,汪洋澤國變成了山清水綠,人們安居樂業,引吭高歌。舜帝頗為滿意,賜給大禹一個黑色的玉圭(上尖下方的一個黑石頭片),表彰他的曠世之勛,並號召全民全社會向治水英雄大禹學習,學習他含莘茹苦,勞身焦思,專心致志的敬業精神。大禹刻苦卓絕,雄名千秋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