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合流(第6/10頁)

魯監國是聰明人,知道鄭成功整這一出是什麽意思。如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自己確實也沒了做監國的資本。

三月,魯監國正式宣布退位,還就藩王,遙奉永歷正朔。

鄭成功收留魯監國也是有目的的。同樣只有一個:壯大實力!

——自己送上門來的大餐,不吃白不吃。

“浙系”軍隊在廈門、金門落腳後,魯王、張名振、張煌言的打算是“暫住”,準備重振旗鼓、東山再起,並計劃在次年三月收復舟山。

但是,鄭成功不希望讓送到嘴邊的鴨子飛走,他不僅反對“浙系”的“還鄉計劃”,還套用何騰蛟“溶賊、限賊”的招術,玩起了“溶浙、限浙”的把戲,大肆籠絡“浙系”人馬,給他們發“綠卡”,收為己用。

自此,恩怨未了、關系微妙的“浙系”、“閩系”開始艱難曲折的“合流”。

一為擴地,二為搶糧

東南沿海兩大抗清勢力“合流”之後,鄭成功對福建采取了一次聲勢浩大的軍事行動,目的其實比較單純:一為擴地,二為搶糧。

永歷六年(1652年)正月初,鄭成功率軍進攻海澄,清軍守將赫文興、海澄知縣甘體垣投降。

初戰告捷,鄭成功並不打算“見好就收”,海澄不過是“開胃菜”,他真正的“大餐”是漳州。

十日,鄭成功分兵切斷泉州與漳州的聯絡,並於十二日占領平和,掃清了漳州外圍的威脅。

二月初二,鄭軍進抵漳州城下開始進攻,清軍總兵王邦俊負城頑抗。鄭軍陸戰能力有限,一時啃不下來。

硬啃啃不動,開動腦筋繼續啃。鄭成功的“妙計”是挖地道,準備一直挖到城墻根下,再把火藥填塞到坑道,震塌城墻,蜂擁而入。這個戰術顯然比“戰神”李定國打肇慶時的“地道戰術”要高明,城內守軍只能幹瞪眼。

挖溝阻攔?人家根本就不想挖到城裏去!

三月初七,工程順利完工,鄭成功下令點火。

一陣轟隆聲之後……

城墻完好無損!

觀眾囧了,鄭成功更囧:什麽情況?

火藥當量不夠?——不可能,地面炸出老大一個坑。

快看!這坑怎麽在城墻外面?

不用調查了,“施工隊”的數學顯然是體育老師教的,居然把距離給量錯了,地道離城墻還有好幾十米!

爆破計劃意外失敗,剩下的火藥又不夠重新爆破,鄭成功只好改用“鐵桶戰術”。這一招靠的是人多勢眾,技術含量明顯低得多,應該不至於再犯低級錯誤。

漳州告急,剛喘了口氣的浙閩總督陳錦又忙活開來,親率浙江、福建的清軍馳援。三月十三日,陳錦援軍與鄭軍遭遇,結果被揍得七葷八素,陳錦只得退到同安城外。五月,陳錦又調馬進寶前來增援,壯大聲勢。

馬進寶援兵飛馳而來,鄭成功做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決定——打開缺口,放他入城!諸將傻眼了:您老人家被震短路了?還嫌漳州這塊骨頭不夠硬?

鄭成功莞爾一笑,一語道破天機:“城內人多,糧必乏,外調既遲,內勢窘促,破之必矣。”

馬進寶的援軍進入漳州城後,一下子多了幾千張嘴,是嘴就得吃飯,漳州的糧食本來就不多,這下子消耗得更快。

這就是水平!

援軍入城後,鄭成功收緊“鐵桶”,糧食運不進來,馬進寶、王邦俊也打不出去,只能這麽幹耗著。

沒過多久,軍隊、百姓全部斷炊,能吃的、不能吃的全吃了個遍,然後“順理成章”地開始吃人。“城中人自相食,百姓十死其八,兵馬盡皆枵腹”,“屍骨山積,穢聞數裏”,其狀慘不忍睹。

悲劇往往也伴隨著喜劇,最具黑色幽默的一幕,發生在漳州城外的陳錦身上。陳錦感到,憑借一己之力已經不足以破解漳州的危局。因此,他一面向清廷請援,一面上躥下跳幹著急。趙本山的小品《策劃》有一句台詞說:“人一上火,就容易缺心眼兒”,此時陳錦最適合對號入座。

別人缺心眼,大不了折點財、吃點虧,陳錦缺心眼,直接送了命。

——心急火燎的陳錦動輒打罵下人,於七月初七(真會選日子!)被忍無可忍的家奴合謀暗殺。

陳錦意外地掛了,局勢並沒有任何改變。鄭軍聞著人肉的香味和死屍的腐臭繼續圍困著漳州,金礪率領的援軍則日夜兼程趕往福建。

九月十九日,金礪大軍抵達泉州,會同福建提督楊名高前往漳州救援。

鄭成功自知不敵,將圍城的兵力收縮到漳州城南高地固守。十月初三,金礪率部發起總攻,鄭軍潰敗,退守海澄,先前占領的南靖、漳浦、平和、詔安等地再次淪陷。

永歷七年(1653年)二月,鄭成功返回廈門。金礪並不打算就此罷休,而是積極準備進攻海澄、廈門,想趁勢給鄭成功來個“一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