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合流(第4/10頁)

三盤雖然稀裏糊塗撤守,但武將之爭總算是有了一個了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舟山正在醞釀一場更大的風波。

三盤島屬於駐外基地,出點狀況還無傷大局,舟山一旦出事,麻煩可能就大了。舟山是“浙系”的大本營,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出現難以控制的局面。令人更加揪心的是,這場風波的當事人,是“浙系”的兩大權臣——張名振、王朝先。

如果按照先前“舟山大火並”與《水滸傳》人物的對應關系,就是“智多星”吳用跟“豹子頭”林沖掐起來了。

王朝先原以為,自己憑借協助“火並”之功,應該能得到魯監國的重用,但事與願違,王朝先恐怕要失望了。

在魯監國看來,“叛徒”終究是“叛徒”,只要籌碼到位,必然逮誰咬誰,因此不可重用。

可“王叛徒”畢竟是“功臣”,魯監國也沒把他怎麽樣,該做官做官,該帶兵帶兵,但坐冷板凳是必須的。

魯監國如此“無情無義”,王朝先不禁怒火中燒:既然跟誰混都是坐冷板凳,何必當初背個罵名!

事已至此,世上也沒有後悔藥。王朝先不甘心,就拿深得魯監國信任的張名振出氣。問題是,王朝先這只小胳膊,怎麽才能掰得過張名振這只大腿呢?

無數事實證明:只要U盤在手,螞蟻也能朝大象張口!

張名振有一個隱私,捏在王朝先的手裏——他是“舟山大火並”的真正主謀!

雖然黃斌卿被張名振、阮進、王朝先幾個人合謀弄死了,但除了極少數鐵杆親信以外,很多部將都被“浙系”收編。為了穩定舟山局勢,張名振將整個密謀過程秘而不宣,編造輿論掩人耳目。

如今,王朝先叫嚷著“發微博”,想給張名振難堪。張名振真急眼了:個人安危事小,黃斌卿的舊部一旦知道真相,舟山必然大亂!

保守秘密最好的辦法,就是殺人滅口。與阮進商議後,張名振決定先發制人,讓王朝先徹底閉嘴。

永歷五年(1651年)二月,張名振、阮進成功暗殺了王朝先,但事態並未就此得到控制。在王朝先若明若暗的“炒作”下,當初“大火並”的內幕已在舟山傳得滿城風雨。為了平息事態,張名振繼續在輿論上做文章,將“撲朔迷離”的黃斌卿之死一股腦地推給了王朝先,一口咬定是他“擅殺斌卿,忘誼不赦”。

“罪魁禍首”死無對證,知情人又是“偽證”的始作俑者,整個內幕被掩蓋得天衣無縫。王朝先手下的親信卻不是吃素的,張濟明、呂廷紀兩個鐵杆親信就持懷疑態度。但是,張濟明、呂廷紀並不清楚核心內幕,又鬥不過張名振和阮進。為了防備對方“斬草除根”,兩人索性逃出舟山,向駐守寧波的清軍總兵張傑投降。

兩人叛逃,問題還不算大,反正他們繼續留在舟山,恐怕也活不長。但是,這倆叛徒偏偏是王朝先的心腹將領,對“浙系”在舟山的軍事部署了如指掌。為了表示投降的誠意,張濟明、呂廷紀不僅將舟山布防情況向清軍和盤托出,還主動提出為清軍剿滅舟山提供向導。

——叛徒的無恥,是從來沒有底線的!

張濟明、呂廷紀的歸降對於清軍而言,無異於“瞌睡遇到枕頭”,因為他們早就想對舟山動手了!

早在永歷四年(1650年)九月,清軍便開始清剿四明山,為進攻舟山掃除後顧之憂。活動在四明山的都是義師,充其量算“民團”,並不是正規軍的對手。靠著鉆山溝勉強支撐了幾個月之後,義師逐漸被逼入絕境。馮京第被俘遇害,王翊於次年初逃往舟山找王朝先,準備趁清軍後方空虛,進取杭州。

王翊抵達舟山時,王朝先已被暗殺,殘余勢力正在遭到張名振的清算。大家都這麽忙,誰有功夫打杭州?

救兵搬不來,王翊只得返回四明山,七月被清軍俘獲,八月十二日在定海就義,“浙系”在大陸的唯一基地被摧毀。

四明山的抗清武裝被清剿後,浙閩總督陳錦開始謀劃舟山戰役。

經請示清廷,參與舟山戰役的部隊包括平南將軍固山額真金礪、固山額真劉之源、浙江提督田雄、定海總兵張傑等部,另外還有金衢總兵馬進寶、吳淞水師總兵王燝分別從南、北兩面率水師參與會剿。

永歷五年(1651年)八月中旬,除負責南北夾擊的馬進寶、王燝外,各陸路兵馬已在定海集結,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山雨欲來風滿樓,內訌余波未盡的舟山,能撐住嗎?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魯監國、張名振也在抓緊排兵布陣、抵抗強敵。

基於舟山的地理環境和對敵情的分析判斷,魯監國作出了“正面阻擊、運動殲敵”的作戰部署。

——定海至舟山的海面由阮進率舟師負責正面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