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四部傑作

正是這幾部作品,標志著中國戲劇的世紀性豐收。

一、《牡丹亭》

湯顯祖的《牡丹亭》不論在中國戲劇史上,還是在整個中國文化史上,都是第一等的成果。

這是一個在明媚的春光裏開始的故事。南安太守杜寶家的後花園裏已是一片姹紫嫣紅,但是,他的獨生女兒杜麗娘還被牢牢地關在閨房裏,由一個陳腐學究管教著,讀聖人之書。

杜麗娘才讀《詩經》的第一篇,就發現這是一首求愛的情歌。由此惹動春愁,終於平生第一次跨進了自家的後花園。花園中,春天的景象激起她巨大的感應,嘆一聲“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竟產生了“早成佳配”的願望。回房後她迷迷糊糊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一個手持柳枝的英俊青年朝她走來,並把她摟抱到牡丹亭畔、太湖石邊、芍藥欄前,千般愛戀,萬種溫情。

從此之後,杜麗娘幾乎成了另一個人。她神思恍惚、茶飯無心,漸漸消瘦,臨終前畫了一幅自畫像,並囑咐死後葬於牡丹亭畔、太湖石前。

奇怪的是,天底下還真有一個杜麗娘夢見的持柳青年。他叫柳夢梅,趕考途中投宿此地,無意中在太湖石的假山縫隙中撿到了杜麗娘的自畫像,就把它掛在自己的房間裏,恨不得能讓畫上可愛的姑娘變成真人與自己結成夫妻。其實,杜麗娘人雖死去,遊魂還在,見到曾與自己在夢中相好的青年如此真摯地面對著自己的畫像,十分感動,就顯形與柳夢梅相會,並告訴柳夢梅,只要掘開墳墓,自己便能復生。柳夢梅第二天就照辦,結果真的扶起了復生的杜麗娘,正式結成夫妻,坐著一艘小船到首都臨安去了。柳夢梅到臨安後還趕上了科舉考試,表現出了超群的才華。

但是,還沒等到考試發榜,戰火燃起。皇帝命杜麗娘的父親杜寶前去抗金平匪,柳夢梅冒著戰火找到了“嶽父大人”,告訴他杜麗娘已經復生,但杜寶哪裏肯信?竟把柳夢梅當作一個盜墓賊給抓了起來。後來,杜寶發現,被自己關押的柳夢梅竟是新發布的新科狀元,當然只得釋放;但他仍然不能相信女兒已經復活,更不能承認柳夢梅與女兒的婚姻。直到皇帝降旨,他才勉強首肯。

《牡丹亭》的情節,奇異到了怪誕的地步,卻以巨大的力量震撼了無數青年男女的心。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道,林黛玉只是隔墻聽了幾句《牡丹亭》的曲詞,就已經“如醉如癡,站立不住”。曹雪芹把賈寶玉、林黛玉爭讀《西廂記》和林黛玉聆聽《牡丹亭》寫在同一回日中,證明了他本人對於王實甫和湯顯祖的繼承,也反映了《西廂記》和《牡丹亭》在清代社會中的傳播程度。

《牡丹亭》在外顯層面上的魅力,是驚人的美麗。初識春愁的女孩,殘垣斷壁間的花草,全從一條黑暗的縫隙中奔湧出來,構成強烈的色彩對比。然後,夢中之愛,愛中之夢,生生死死,幾乎寫盡了邊緣狀態的美,也就是極端狀態的美。這種美,奇麗罕見,卻又順乎情理,引人關愛,非常難得。再加上典雅的文詞、悠揚的唱腔,真可謂美不勝收。

《牡丹亭》在內蘊層面上,更包含著一種強大的精神力度。這種精神力度,來自於一種挑戰後的甦醒,或者說,來自於一種甦醒後的挑戰。挑戰的對象,是當時湯顯祖所處的社會現實。

宋明理學給予中國社會的思想負荷太沉重了,復古主義給予明代文化領域打下的陰影太陰暗了。因此,一場積聚已久的思想沖突正在醞釀。湯顯祖少年時代師事過思想開放的羅汝芳,做官期間交友東林黨人如顧憲成、高攀龍等,罷官後又與勇敢的反理學思想家李贄有過接觸,一生中很長時間與佛學大師達觀有密切交往,而達觀的思想與程朱理學也是格格不入的。總而言之,湯顯祖一生,基本上置身在與禮教教條相對立的思想營壘中。在他的時代,為禮教殉身的婦女,數字大得驚人,創造了空前的歷史記錄。這一切,使得湯顯祖一定要以最大膽的藝術形式來控訴和反叛禮教。

湯顯祖在為《牡丹亭》所寫的題詞中有這樣的話: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入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耶。

這就是說,湯顯祖特意設置夢而死、死而生的情節,是為了表現一種能夠超越生死的“至情”。這種“至情”既然不在乎形骸,因此即便在夢中也可能是真實的。希望僅僅以“理”來窮盡人世之事是不可能的,在“理”所歸納不了、解釋不了的地方,還有“情”在活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