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 “九一八”沈陽霹靂(第6/6頁)

學會發起之初,曾贏得不少有心人的贊同。在黨而眼光遠大的人,以為多幾個研究的人,有利無礙。不在黨的人是初次可以結社研究國家的問題,有人甚至說:對國事焦急而無所適從,如此有一目標,亦可以研究出一個目標來。然進行之際,並不如預期之順利:(一)學會成立之時,政府亦新設“國防設計委員會”(即後來資源委員會)。不但同樣研究廣義的國防建設計劃,且是可以執行的機關;不但待遇優厚足以網羅一切專家,而且可以派出國考察或留學。誠早知有此,學會可不辦,或改變途徑,而章則宗旨已出,臨時欲罷不能。(二)學會擬聘請之秘書長王光祈先生,同人認為極理想,君怡與之有舊,由君怡函邀,知其必來。信到,適王先生在歐洲逝世,既惋惜而又失望。王光祈先生常作滬報通訊,讀過其文者當知其人。(三)長城戰起,北方事日緊,膺白不得不受命北行。

膺白在學會的若幹談話,見《感憶錄》王家棫先生《黃膺白先生在新中國建設學會之言論》一文。《復興月刊》發刊辭是否為膺白手筆?我已不復記憶。同人著作,在他未北行前,或正返滬時期,大概都讀過。他自己之文,我記得有《東北問題我見》一篇。日本駐英大使吉田茂過滬來訪,膺白訝其論調很與相近,許修直君代表回拜,見吉田氏桌面有載此文之《復興月刊》。彼系過路,任務在歐洲,而關心我邦言論如此!

此時使中國人多知道日本和日本人之看法與想法,實為重要。學會擬多譯這一類書,以下是膺白在山上寄給孫伯剛君一封信,膺白身後,孫君刊在杭州報上的。

伯剛仁兄大鑒:昨函計達。日前面談各小冊子,近日略加閱讀,大有從速譯印之價值。山中天氣較涼爽,擬請兄於二、三日來山工作,庶幾朝夕晤談,較為便利。如蒙允諾,弟處可以下榻,只要帶薄被與毛毯各一條,枕頭一個足矣。盼即見復為幸。此請大安。弟黃郛頓首。(廿一、八、四)

我寫過一篇《匹婦有責》在《復興月刊》,極迂而淺,稿已不存。傅沅叔師見而獎許,賜函中摘有原文三小段,茲將原函附後,以見前輩對人心世道之關懷,不止鼓勵一個後進而已。

亦雲夫人閣前:昨蒙賜《復興月刊》,歸而檢大作誦之,為之悚嘆不已,不圖十余年來進德修業如是孟晉也!其言:“吾國存亡之關鍵系於人心,吾國復興之機會操於人心之轉變,而心理建設之樞紐,歸納於婦女應負其責,而力行勤儉以為之基”,此真藥世之金針,警迷之木鐸。其中精粹之語,如曰:“惡相得而益彰,禍相因而無窮,以成此百孔千創支離滅裂之局”;又曰:“彼千法以求余財,悖德以侔非利,苟享用之無地,諍諫之有人,何嘗不可挽薄俗於萬一!”此皆老朽心中所欲言,而夫人乃抉其弊而痛切以道之,且挽其失而強力以行之,與膺白先生之“革心論”,如桴鼓之相應,使國人睹此而幡然憬悟,復興其有冀乎!敬佩何似!增湘頻年閑放,耽書嗜遊,重以人心世道,聞見日非,益復自甘頹廢,及誦賢伉儷之高論,不覺意氣奮發,隱隱然有振厲之機矣。現定於後日赴杭,往金華一遊,俟返棹後,再詣莫幹山,計時當在月半後矣,未蔔彼時台從能還山否?連日因往瞿氏家中校書,未復詣談為悵。手此即候撰安。同學傅增湘拜啟。五月六日。

學會後在江灣自建會所,是兩層樓,形式甚簡樸,主要有一間會場,一間圖書室,抗戰時屋與書全毀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