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文成復法(第4/6頁)

只見:草屋數間,幾床粗布被褥,床上擺放著舊麻絮做的棉袍,廚中空蕩蕩,只有一些青菜和食鹽。拓跋濬由衷尊重,嘆息不已:“古人之清貧豈有此乎?”北魏皇帝稱呼臣下有個習慣,均直呼其名。從這一天起,文成帝不再直呼高允的名字,而尊稱為令公。令公之名,揚於青史。

拓跋濬重用高允,除了他清正無私,治國有良策之外,他能安撫北方勢力強大的漢人豪強也是一個原因。

血緣關系的融合是民族融合之根本。美國種族矛盾近年來有緩解的跡象,原因在於白人與黑人慢慢開始聯姻。包括中國各個民族,血緣關系很重要。

北魏帝國又誕生了一位有漢人血統的皇子。她的母親李氏是南朝人,是一個卑賤的宮奴。

叁 梁國李氏

拓跋聯盟至代國,歷代皇後均為異族女子,不和本族女人通婚。通過不斷聯姻擴大種族是拓跋部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北魏國始祖神元皇帝力微娶妻沒鹿回部大人之女紇豆陵氏,即孝文漢化後的竇氏。其後幾任部落聯盟首領多娶烏桓女子。老代王什翼犍與慕容鮮卑聯姻。拓跋珪的母親是匈奴賀蘭部女兒。

北魏建國以來,皇帝一般有兩個皇後,一個正式皇後,一個被後代皇帝追封的皇後。拓跋珪的正牌皇後是慕容氏,後代追封的皇後是匈奴人劉氏。明元皇帝拓跋嗣生前未立皇後,寵妃羌人姚氏死後被冊封皇後,為後代皇帝追封的皇後是漢人杜氏。太武帝拓跋燾皇後匈奴赫連氏,死後追封代北賀氏為皇後。文成皇帝拓跋濬的母親柔然人郁久閭氏也是死後追封。

為什麽會有這麽多先皇嬪妃被下一任皇帝追封呢?因為她們都是帝母。她們的遭遇驗證了一句話:“世事無常,紅顏薄命!”

母以子貴。中國封建社會宮廷中,諸皇妃以生兒子為榮,母親為兒子能繼承皇位,對老皇帝爭寵獻媚,費盡心機,一旦兒子立為太子登上帝位,母親便被尊為太後,享齊人之福,榮耀無邊。這種情況在北魏宮廷不存在,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立下的規矩是:立太子先殺其母。

本書第一部已探討過“子貴母死”政策的起源,以及所要達到的效果,不必重復論述。“子貴母死”作為北魏國一條鐵的律令,七代君王嚴格冷酷地執行。自道武帝拓跋珪末年到獻文帝拓跋弘皇興三年六十年間,共有五位皇後死於這條野蠻的詔令下,梁國李氏是第四位。

李氏本是宋朝人,與拓跋濬的千裏姻緣曲折多難,兩人一見鐘情,愛情故事離奇哀婉。在今天我們可以稱之為“一夜情”。

李氏家住壽春,父親李方叔做過劉宋的濟陰太守。李氏出生,李方叔逢人便講我的女兒必將大貴。他是如何看出來的?想必批了八字,用易經推的。李氏長大之後,姿容美麗,窈窕動人。

南北朝第二次元嘉大戰,拓跋燾率大軍南下飲馬長江。侄兒永昌王拓跋仁率軍攻打壽春,在李家後宅偶遇姿色妍麗的李氏,搶到軍中納為姬妾。陸麗等人發動政變擁立拓跋濬,時任長安鎮將的拓跋仁謀反被誅殺,李氏沒入皇宮為奴。兩次為奴的經歷,難以讓人相信李氏會如父親所料的那樣大富大貴。改變命運的一刻是李氏進入皇宮三個月後的一個初冬清晨。冬霧迷漫,秋菊飄香,由城北曲折流淌進入平城皇宮的如渾水冰涼刺骨。閑來無事的拓跋濬登上白樓舉目遠眺,一眼瞧見正在勞作的李氏。

體態風流,裊娜纖巧。布衣荊釵難掩天生麗質。“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淒涼纏綿的情致挑動了年僅十四歲、情竇初開的少年朦朧的情欲。

拓跋濬動情地對左右侍從道:“此婦人佳乎?”(這女子長得漂亮嗎?)侍從們點頭附和:“世上所罕!”拓跋濬從高台下來,一路跟著李氏到了齋庫。齋庫是皇宮內存放貨物的倉庫。拓跋濬按捺不住心頭的情欲,在倉庫裏和李氏翻雲覆雨,春風一度。

李氏年過花季,做這事自是從容,何況皇帝不容抗拒。可不想這場姐弟戀僅僅做了一次,便珠胎暗結。拓跋濬很快將這件事忘到腦後,一路到南方城市信都、中山觀察風俗,第二年夏天去陰山避暑,視察塞北六鎮。

李氏懷孕之事掀起北魏宮廷一場軒然大波。

誰掌管著拓跋濬時代的北魏後宮對梁國李氏的命運至關重要。

拓跋濬年輕未立皇後,生母郁久閭氏不在人間,但仍有皇太後。北魏宮廷前期有兩種皇太後,一種是先皇皇後;一種是皇帝乳母。“子貴母死”的政策使太子沒有生母,往往和喂養自己的乳母關系親密,如同親母子。太武帝拓跋燾曾封乳母竇氏為保太後,後來幹脆尊為皇太後。拓跋濬的乳母常氏同樣被尊為保太後,不久成為北魏國的皇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