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文成復法(第3/6頁)

官員經商有暴利可圖,禁止相當困難。拓跋濬的父親,那位後來追認的景穆皇帝拓跋晃多精明的一個人,“營立私田,畜養雞犬,乃至販酤市廛,與民爭利。”不聽高允勸阻,觸怒拓跋燾驚嚇而死。應該說,我們現在仍沒有北魏政府反貪反腐之魄力。

北魏政府在社會救助方面做得有聲有色。一有災荒,必定救災,經常“開倉廩以賑之”、“出布帛倉谷以賑貧窮”。對於看不起病的貧民,國家負責免費醫療。“民有病者,所在官司遣醫就家診視,所須藥物,任醫量給之。”中國傳統政治好的一面,北魏政府幾乎全做到了。這源自皇權不斷加強,源自北魏帝國對鮮卑和漢人豪強嚴厲的控制,而在南朝,這是不可能的事。南朝政府只能寄希望門閥士族和庶族富翁的慈善之舉。

當然,北魏官員不發薪水,一些家庭貧困的官員深受其害,比如高允。高允出自士族豪門,可少年時代父親去世,高允放棄家財給兩位兄弟出家為僧,從此家境貧困。高允做官清廉,任征南大將軍杜超的從事中郎時,和幾位幕僚一起巡查諸州,查斷各地的案件。那些位幕僚因收受賄賂犯了事,唯獨高允以清平獲賞。

這樣一位清廉的官員怎麽生活?高允有時教授,招收過一千多學生。學費有沒有不清楚,臘肉還是有的。再者,依賴兩個兒子砍柴度日。

中國傳統文化常常依據道德將官員分為兩類,清官和貪官。而往往許多淩霜傲雪的清官在執政功績上不如一些有才幹的貪官。清朝的劉墉與和珅便是典型的例子,還有明朝的海瑞和張居正。也許貪官出於善於摟錢的天性,國家財政收入會因之改善,所喪失掉的則是道德準則。

人們希望官員清廉而又富有才幹,這樣的官員似乎並不多得。宋明理學要麽將人煉成腐儒,要麽將人煉成偽君子。菜根譚中有句話,“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擁有這種境界的人太少太少了。

作為官員,人民的表率,自然應該有更多付出,來達到孔子所稱“聖賢君子”的水平。高允便是才幹卓著的清官楷模。從“崔浩之獄”和“太子經商”兩案可以看出,實話實說的高允心機深沉,洞察事態與人性的每一處細節。

和海瑞一樣,高允喜歡直言相諫,采用的手法和海瑞相去甚遠,原則性中透著靈活。他總是和皇帝單獨談。二人可以從紅日東升談到日落西山,甚至一連幾天不出宮,群臣莫知其所言。高允說話有時言詞激烈、切中要害。拓跋濬聽不下去,命人把高允攙扶下去,但是始終對高允很好。當時,有人上書措辭激烈地批評朝政,文成帝看完後說的一番話,足以讓直言不阿的大臣們深思。

他說:“君王和父親是完全一樣的。父有過,兒子為什麽不把它寫在紙上,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勸諫,要私下裏說?無非是不想讓父親的罪惡昭彰在外。君主有了過失,作為臣子不能夠當面直言勸諫,卻要上書進行公開指責。彰君之短,明己之直,這是忠臣嗎?像高允那樣的人,才是地地道道的忠臣。朕有過失,總能夠當面批評。有些話朕難以接受,高允從不回避。朕由此知道自己的過失,但天下人卻不知道,難道這不是忠心嗎?”

拓跋濬要為北魏大臣樹立楷模,對群臣說:“你們這些人雖然執弓刀在朕左右,白站著,沒有人勸諫過一句話。等著朕心情高興的時候,討個一官半爵,什麽功勞沒有卻做到王公。高允用一支筆輔佐我們國家幾十年,功勞不小,仍然不過是個郎官,你們難道不感到慚愧嗎?”

拓跋濬下詔拜高允為中書令。中書令是正二品,連升兩級,相當於現在的書記處書記,而且中書令一官在南北朝最為清貴華重,只能由有文學才望者擔職。

陸麗一看高允要升官了,忙奏道:“高允雖然蒙受陛下您寵待,但是,他家的生活相當貧困,妻子和孩子沒有生活來源。”

高允清貧得養不起子女妻兒這是拓跋濬沒有想到的。中書侍郎怎麽也算廳局級的幹部,會窮到這種地步!拓跋濬對陸麗很不滿意,面有慍色,怒道:“你為什麽不早說?看朕準備重用高允才告訴我他家窮?”

善於巴結的人分幾個層次,最高級的,在你未發跡的時候就知道有價值,呂不韋視秦國公子異人奇貨可居。差一點的呢?在你時來運轉的當口扶你一把,像陸麗這種人。最末流的,才跟在高官或老板後頭拍馬屁,這種人付出的最多。按照能量守恒定律,有眼光的人費時間但省力,目光短淺的人省時間費力。費時間的,無非再等一等。費力的呢?有時討不到好去。

說話的當天,拓跋濬親自來到高允家視察,過幾天再去萬一作秀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