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文成復法(第2/6頁)

柔然是北魏帝國的心頭大患,不僅僅牽扯到西域,而且關系帝國生死。北魏必須確保漠南大草原的安全,這裏是北魏畜牧業和軍事基地。畜牧業是鮮卑貴族的重要收入,漠南諸部落為帝國提供兵源和軍馬。此外,對柔然和高車等草原諸部的劫掠仍然是取得財富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自道武帝開始,柔然始終是北魏帝國軍事打擊的重點,拓跋濬也不例外。

公元458年十月,拓跋濬從涼州調回漁陽王尉眷,征調十萬騎兵,十五萬戰車,親自率軍出擊柔然。大軍到達陰山,忽逢暴風雪,北風凜冽,天地混沌,雪霧迷漫,大雪掩埋了魏軍營帳。拓跋濬準備還師,尉眷不同意:“我們動用大軍,聲勢已經造了出去,離開都城不遠突然班師,蠕蠕一定懷疑國內發生動亂,必來騷擾。將士雖寒,不可不進!”

魏軍冒雪前進,屯軍車侖山。接著,越過大沙漠,旌旗千余裏,人馬戰車遍布草原。柔然處羅可汗吐賀真,那位獨一無二的大汗望風而逃,柔然別部幾千帳落向魏軍投降。拓跋濬效仿兩漢刻石記功而還。

吐賀真氣病而死,郁久閭予成登上汗位,號受羅部真可汗,意為仁慈的大汗。仁慈大汗倡導和平,十余年不犯魏國邊境。

平定邊患的同時,拓跋濬的政治舉措卓見成效。北魏帝國一系列戰爭的勝利大大鼓舞了國民的士氣,歷代皇帝提倡簡樸的作風贏得了士民的尊重,恤災救荒的舉措增加了帝國的威信。北中國擺脫西晉以來民不聊生的局面,北魏帝國開始走向黃金時代。

貳 清官楷模

鮮卑是胡族,北魏是少數民族政權,邊地民族的純樸形成了北魏帝國樸素的治國方略。中國古代的歷史學家們講歷史的時候,總喜歡從三國直接跳躍到隋唐,中間無非輕描淡寫地講述一下淝水之戰和孝文漢化兩段故事。故事主角苻堅和孝文帝元宏是何種樣人,學生們聽得稀裏糊塗,更不用說北魏和南朝的歷史了。人們以北魏的胡人統治為恥,以南朝骨肉殘殺、內亂叠起為恥,根本不去探討這段歷史中有益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兩晉時期的胡人政權,匈奴漢國、匈奴前趙、羯族後趙、氐族前秦、羌人後秦,最多不過三世就失敗了。與生俱來的強烈危機感讓拓跋鮮卑人不敢有絲毫松懈,這是北魏年輕皇帝普遍早熟的原因之一。

拓跋濬十三歲登基,在不到十三年的執政生涯中,修正太武帝拓跋燾激進的變革措施,成功安撫漢和鮮卑等各民族的人心。可以說,北魏帝國在民生方面所做的一切,不比兩漢和三國差。

北魏的施政綱領概括起來有兩點,節儉和反貪。用禁酒提倡節儉;用酷法威懾貪腐。

飲酒之風,魏晉南北朝風行一時,大有蓋過殷商的風頭。釀酒業實為一種靡谷耗糧的糧食加工業。古代農業不發達,當糧食歉收之時,釀酒會推動糧價上揚。喝酒誤事,滯礙政務。魏人世風剽悍,喝大了,該出手時就出手,動手打架,舞刀弄槍,傷人性命。

歷史上,周公頒行過《酒誥》禁酒。西漢建國前期曾經禁止群飲,不準沒事湊一塊請客喝酒。北魏做得更絕,頒行禁酒令。釀酒、賣酒、飲酒的人一律斬首。

北魏對貪汙腐敗官員的懲處是歷朝歷代首屈一指的。拓跋燾太平真君年間曾規定“贓四十匹,處死!”當他發現效果不明顯時,加重處罰,“贓三匹皆死!”拓跋濬更加嚴厲,“百官贓滿二丈者皆斬!”拓跋濬增設侯官。侯官是特務組織,大致擁有現代國家安全局和檢察院部分職能,監察政府各部門、地方各部門的官員。侯官們微服出訪,無孔不入,尋找官員過失。一旦發現,嚴加追查、嚴刑拷打、逼招口供。

很多人為北魏官員鳴不平,因為北魏做官是出義務工,不付報酬沒有工資。不給錢,還不讓貪汙,怎麽過活啊?也忒苛刻了吧!

這是鮮卑人和漢人看問題的不同之處。北魏的前身代國是一個部落聯盟,氏族社會平均分配財產的習俗濃厚。北魏建立之後,開國君主拓跋珪按等級分配財物,部落大人、群臣、將士們人人有份,份額不等。既然按等級分配,官員本來拿得多,沒有必要另拿一份。進入中原之後,出來做官的大多是士族豪門子弟。豪門控制資源土地,是富有階層。你們出來做官,也沒有必要拿國家的錢。

北魏帝國的財政體系不完善,皇室和國家財政分得不清,財政收入大多進入皇室,君主的賞賜等於發薪水。

除了打擊貪汙之外,北魏政府不允許官商勾結,更不允許官員經商。那樣做會造成社會不公平競爭,減少民眾收入。拓跋濬思路清晰,他說:“為政之弊,莫過於此。”官員經商比貪汙受賄更可惡,“一切禁絕,犯者十匹以上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