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三千寵愛在一身

對於李隆基和楊玉環的這場不倫之戀,幾乎所有官方正史都閃爍其詞、語焉不詳。無論是兩《唐書》還是《通鑒》,在談到是誰向玄宗推薦楊玉環的時候,都作“或奏”“或言”,而不說是誰。只有中唐人陳鴻所作的《長恨歌傳》中,才記載了這麽一句話:“詔高力士潛搜外宮,得弘農楊玄琰女於壽邸。”

那麽,這個記載是否屬實呢?向玄宗推薦楊玉環的人,到底是不是高力士呢?

首先,武惠妃死後,唐玄宗陷入了非常糟糕的精神狀態中,這是所有史料共同記載的事實。面對這種狀況,一貫善於替主子分憂的老奴高力士會怎麽做呢?很顯然,他一定會千方百計地幫玄宗物色一個新的意中人,以撫平玄宗的感情創傷。在高力士而言,這就叫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其次,玄宗是一個感情豐富而細膩的人。作為天子,他固然有權用泛濫的肉欲來麻醉自己,可作為一個多情的男人,他卻不可能容忍“愛情”這一美妙事物在自己生命中的長期缺席。所以,越是在酒池肉林中浸泡得久,他對於真愛的渴望就會越加強烈。這時候,他必然會把尋找真愛的目光從後宮的高墻上投射出去,在更大的範圍內獵艷選美。而這個選美的任務交給誰最合適呢?當然就是他最信任的高力士了。

有人說,高力士把兒媳推薦給公公的做法是在“找死”,那麽我們不禁要問:這件事應該由誰來幹,才不算是找死?我們知道,高力士是唐玄宗最貼心的人,那句“力士當上,我寢乃安”的感嘆已經成為千古名言。終李隆基一生,他對高力士的信任從來沒有改變過;而終高力士一生,他對李隆基的忠誠也從來沒有動搖過。由此可見,假如連高力士都不敢“冒這個險”,那天下真的找不出第二個人了。試問,外朝的文武百官敢嗎?他們誰比高力士更了解玄宗,誰比高力士更有權插手玄宗的私生活?答案只能是兩個字:沒有。此外,後宮的三千佳麗會來牽這個線嗎?她們會去找一個比她們出眾百倍的人來獨占天子恩寵嗎?答案也是兩個字:不會。那麽剩下來的人,諸如兒女、宗室、外戚等等,就更不可能了。因為他們畢竟是玄宗的親人,不要說他們不敢去做這種觸犯人倫忌諱的事情,就算是他們敢,玄宗自己的臉面也掛不住。

所以說,恰恰是因為把兒媳推薦給公公的這種做法有些冒險和犯忌,恰恰是因為朝野上下、宮廷內外都沒有人敢做,高力士才必須挺身而出。換言之,他所處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決定了他就是做這件事的不二人選。至於說高力士這麽做是不是在“找死”,我認為有待商榷。因為有唐一代胡風很盛,雖然也有三綱五常的禮教約束,但是人倫大防畢竟比其他朝代松弛得多,沒有那麽多道德藩籬和倫理禁忌,所以前有太宗李世民納弟媳為妃,後有高宗李治立庶母武媚為後,再後來才有玄宗李隆基納兒媳為妃的這一出。也就是說,所有這些有悖倫常的現象,均可謂時代風氣使然,不值得後人大驚小怪。因此,若說高力士把楊玉環推薦給玄宗多少有點冒險和犯忌,那是實情,可要說是在“找死”,未免就言過其實了。

或許高力士當時所做的工作只不過是創造機會讓楊玉環來到玄宗身邊,讓他們來一次零距離接觸,讓楊玉環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冠代姿色和絕世才藝。如果玄宗能因此重燃愛情火苗,那當然最好;要是不樂意,那就另外再挑。對高力士來講,他只負責推薦,這個不行再換下一個,並不是要把楊玉環打扮成“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窈窕淑女塞給玄宗。

再者說,作為玄宗當年親自選中的兒媳,玄宗當然很清楚楊玉環的長相,而且對她的美貌肯定印象深刻。然而,此一時彼一時也,他當時畢竟是用挑兒媳的眼光來看楊玉環的,兒媳再怎麽美,他當公公的人也只能抱著“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心態,欣賞欣賞罷了,不可能有什麽非分之想。可武惠妃死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任何一個女人出現在他面前,玄宗首先關心的東西只能是——她能不能成為我的愛人?而絕不會是——她原本是誰的愛人?至於說最後如何把兒子的愛人巧妙地變成自己的愛人,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綜上所述,這個在公媳之間牽線搭橋的另類月老,除了高力士,不可能有第二個人。

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在高力士的精心安排下,楊玉環前往驪山(今陜西臨潼縣境內)的溫泉宮(即華清宮)與玄宗李隆基相會。這一年,楊玉環二十二歲,李隆基五十六歲。

一場纏綿悱惻、千古傳誦的愛情故事就此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