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廢立

作為一個皇帝,李隆基無疑是歷史上少有的成功者,因為他不僅通過個人奮鬥攫取了大唐天子的寶座,而且通過不懈努力締造了彪炳千秋的煌煌盛世,所以,就算用“天縱神武”“雄才偉略”這一類誇張詞匯來形容他,似乎也不算過分。然而,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李隆基的表現卻著實令人不敢恭維。

開元十二年,他無情地廢黜了與他同生死、共患難的結發妻子王皇後,導致她隨後抑郁而終。時隔十三年後,他又親手廢黜了太子李瑛的儲君之位,同時廢黜了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的王爵,在同一天將這三個兒子貶為庶人,旋即又全部賜死。

盡管這些決定都出自玄宗本人之手,但是這一幕畢竟是誰也不願看見的。

白發人送黑發人,無論如何都是人生中最慘痛的悲劇之一。

那麽,這一幕究竟是怎麽發生的?到底是什麽原因,會導致一個父親不顧一切地對三個兒子痛下殺手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武惠妃容不下他們。

太子李瑛是玄宗的第二子(據說長子李琮小時候被野獸抓傷了臉,故因破相而無緣太子之位),李瑛的生母就是李隆基當年在潞州愛上的那個歌姬趙氏,後來封為趙麗妃。在李隆基當臨淄王時,最寵愛的妃子有三個,除了趙麗妃外,還有皇甫德儀和劉才人。皇甫德儀生玄宗第五子鄂王李瑤,劉才人生第八子光王李琚。由於三個母親都得寵,這三個兒子自然也備受玄宗的疼愛。

然而,幾年以後,當那個美艷動人又野心勃勃的武惠妃出現在玄宗身邊的時候,一切就都不一樣了。李隆基把所有的感情都傾注到了武惠妃和第十八子壽王李瑁的身上,趙麗妃、皇甫德儀和劉才人恩寵漸衰,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也隨之喪失了原有的父愛。

相同的憤怒、嫉妒和憂傷,迅速在這三個年輕人的心中泛濫開來。

那個妖精武惠妃和她的兒子,憑什麽能夠後來居上,博得父皇的專寵?父皇身為一國之君,豈能如此偏心,如此薄情,如此寡恩?!

這不公平!

三個同病相憐又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就這樣締結了一個悲情三人組,時不時地聚在一起互倒苦水、怨天尤人。

在人與人之間,負面情緒是最容易傳染的,就像流感一樣,只要一個流鼻水,旁邊的人很快就會打噴嚏,而太子李瑛的這個悲情組合也是如此,只要其中一個眉頭微皺,另外兩個必定長籲短嘆,最後就是三個人一起捶胸頓足,指天罵地。

太子李瑛並不知道,他和兩個弟弟的所有“怨望”言辭,已經一字不漏地落進了一個人的耳中。

這個人就是駙馬都尉楊洄(娶武惠妃的女兒鹹宜公主)。

自從王皇後被廢黜後,武惠妃就把下一個打擊目標鎖定在了太子身上。她相信,只要抓住太子的把柄,往皇帝那裏一捅,再加上宰相李林甫在外朝聲援,她就一定能夠扳倒太子。

為了掌握太子的一舉一動,武惠妃就把窺伺東宮的任務交給了女婿楊洄。

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太子李瑛恰恰又是一個毫無城府、感情用事的人。他那些怨天尤人的牢騷怪話,非但無以改變自身的處境,反而只能把自己推向絕地,遂了武惠妃的心願。

開元二十四年冬,楊洄把悲情三人組的怨望言行一五一十地向武惠妃作了報告。武惠妃即刻發飆,跑去向玄宗哭訴:“太子暗中結黨,欲圖加害妾身母子,而且還用很多難聽的話咒罵皇上……”

玄宗勃然大怒,馬上召集宰相,準備把太子等三人一起廢了。

當時張九齡還在相位上,他當然不允許皇帝隨便聽幾句讒言就廢掉太子,於是堅決諫阻,說:“陛下即位將近三十年,太子及諸王不離深宮、日受聖訓,天下人都慶幸陛下享國久長、子孫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未聞大過,陛下豈能憑無據之詞,在盛怒之下盡皆廢黜?!況且太子乃天下根本,不能輕易動搖。從前,晉獻公聽了驪姬的讒言而殺申生,三世大亂;漢武帝聽信江充的巫蠱之言問罪太子,京城流血;晉惠帝偏聽賈後的一面之詞廢黜湣懷太子,中原塗炭;隋文帝采納獨孤後之言廢楊勇、立楊廣,最終喪失天下。由此觀之,不可不慎!陛下必欲為此,臣絕對不敢奉詔!”

不就是廢黜一個不中用的太子嗎?何必跟朕大掉書袋,還一口一個天下大亂、生靈塗炭,朕看你是小題大做、危言聳聽!

玄宗臉色鐵青,悶聲不響。

盡管對張九齡的諫言很不以為然,可廢黜太子畢竟不是一件小事,要讓玄宗真的撇開宰相一意孤行,他一時倒也下不了決心。

正當玄宗舉棋不定之時,李林甫投出他關鍵的一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