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征突厥,報五年之仇(第2/3頁)

突利先是滿腹怨恨,繼而生出了反叛之心。而頡利對突利也產生了徹底的不信任,在隨後的日子裏連連向他征兵,試圖削弱他的力量。

突利意識到頡利這是在溫水煮青蛙,遲早會把他弄死,所以他決不能坐以待斃。

危急之中,突利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當年在豳州五隴阪與他“約為兄弟”的秦王、如今的大唐天子李世民。

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四月,突利向李世民呈上密表,請求歸降。頡利很快就得到消息,頓時勃然大怒,立即發兵進攻突利。

突利急忙遣使向唐朝求援,李世民問策於群臣。滿朝文武都認為對付東突厥的時機已經成熟,應該立即采取行動。時任兵部尚書的杜如晦更是強烈主張,應趁突厥內亂而將其一舉蕩平,否則將後悔無及。

然而,李世民最終還是沒有大舉出兵。

因為他知道,以唐朝當時的國力,還不足以發動一場平定東突厥的大規模戰爭。

可他也知道,這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削弱東突厥的機會。

所以,李世民絕不會無所作為。

他一邊派遣秦武通率兵接應突利,一邊把目標鎖定在了另一個人身上。

十幾年來,這個人一直盤踞在唐帝國的北部邊境,而且不遺余力地充當東突厥的打手,始終是唐王朝的肘腋之患。

他,就是梁師都。

在隋末的逐鹿群雄之中,梁師都絕對算得上是一個碩果僅存的老前輩。

早在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春,即李淵父子起兵之前,梁師都就已經在朔方(今陜西橫山縣)登基稱帝了,此後一直在東突厥的支持下割據一方,雖然無力擴張地盤,可卻活得長久。當四方的逐鹿群雄都已被李淵父子一一翦滅的時候,梁師都卻始終活蹦亂跳。直到大唐王朝已經建立了整整十個年頭,梁師都依然在他的獨立王國裏自在逍遙,始終沒有出局的意思。

可是到了貞觀二年,梁師都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因為頡利可汗自顧不暇,再也罩不住他這個小弟了。

李世民先是打算“和平解放”朔方,於是給梁師都去了一封信,對他曉以利害,勸他棄暗投明,可梁師都偏偏不見棺材不掉淚,硬是不從。李世民遂決定武力鏟除,把任務交給了夏州(今陜西橫山縣西)都督長史劉旻、司馬劉蘭成,命他們想辦法拔掉這顆紮在帝國北部十幾年的釘子。

二劉很有謀略。他們第一步采取的是騷擾行動,不斷派遣輕騎兵深入梁國國境,踐踏摧毀其農田莊稼,使其人心惶惶;第二步,他們發動了間諜戰,派出大量間諜潛入朔方,造謠生事,上下攛掇,成功離間了梁師都與群臣的關系。自此,梁國國力漸衰,歸降唐朝的人不絕於途。其國名將李正寶等人打算發動政變,劫持梁師都舉國歸唐,不料事情泄露,李正寶逃奔唐朝。

經此變故,梁國上下越發相互猜忌。二劉意識到時機成熟,遂上表請求出兵。李世民當即派遣右衛大將軍柴紹、殿中少監薛萬均率部出征,同時命劉旻和劉蘭成協同作戰。

在此之前,東突厥曾經想放棄梁師都,拿他和唐朝做交易,交換叛逃到唐朝的契丹人。

可突厥人的這項提議遭到李世民的斷然拒絕。

李世民說:“契丹人和突厥人是兩個種族,而今契丹人已經歸附大唐,你們有什麽資格索回?梁師都身為中原漢人,侵盜大唐土地,淩辱大唐百姓,你們突厥人卻庇護他。我興兵討伐,你們就出面幹預。可他終究只是鍋裏的一條魚,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就算暫時消滅不了他,我也絕不會以歸附大唐的人和他交換。”

頡利可汗惱羞成怒,決定力保梁師都。當唐軍逼近朔方時,突厥立刻出兵援救。在朔方以南數十裏的地方,突厥與唐軍展開遭遇戰。此戰突厥大敗,柴紹乘勝進圍朔方,突厥軍隊不敢救援,只能遠遠觀望。

貞觀二年四月二十六日,朔方城糧盡援絕,回天乏術,梁師都的堂弟梁洛仁不得不將梁師都刺殺,舉城投降唐軍。

至此,這個在突厥卵翼下苟延殘喘了十余年的割據政權終於覆滅。

接下來,李世民就可以全力以赴地對付東突厥了。

貞觀二年冬,叛離東突厥的北方各部紛紛推舉薛延陀的首領乙失夷男為可汗。乙失夷男心裏雖然很渴望,可表面上卻一再推辭。因為這件事非同小可——一旦自立為可汗,就意味著與頡利可汗勢不兩立,成為東突厥最首要的敵人,一點回旋的余地和退路都沒有了,所以乙失夷男不敢貿然行事。

最起碼,在明確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持以前,乙失夷男不想冒冒失失地當這根出頭的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