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後: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第2/3頁)

這個人就是長孫皇後。

不過,她之所以想救長孫安業,絕不是簡單地出於婦人之仁,而是有著更深層的考慮。

她流著眼淚對李世民說:“安業之罪,誠當萬死!但是天下人都知道,他曾經對臣妾做過絕情之事,如今一旦將他處以極刑,天下人必然認為是臣妾想報復他,這對於朝廷的名譽恐怕會有損害。”

李世民覺得很有道理,隨後便赦免了長孫安業的死罪,將他流放巂州。

從長孫安業的事情上,我們不難發現,長孫皇後身上確實有許多優秀的品質。首先,對長孫安業不計前嫌,以德報怨,這足以表明她的善良和寬容;其次,當不知好歹的長孫安業竟然又“以怨報德”的時候,長孫皇後能再次替他求情,這就不僅僅只是善良所能概括的了。這裏體現的是一種智慧——一種顧全大局的智慧。

如果說李世民是一塊蘊藏在礦石中的金子,那麽善於對他進行“斧鑿”的良工絕不僅僅只有魏徵一人。

除了朝中還有很多善諫的大臣之外,在後宮,長孫皇後也是時常對李世民進行規諫的一大良工。

李世民揚言要殺魏徵的那次,我們就已經領略了長孫皇後的聰明和善巧,下面這則故事同樣可以表明這一點。

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了一匹駿馬,喜歡得不得了,就命宮人好生飼養。沒想到剛養了幾天,這匹馬突然無病而暴死。李世民勃然大怒,立刻下令要殺了這個宮人。

為了區區一匹馬而殺人,這顯然有損李世民的明君形象。於是長孫皇後當即站出來勸諫。這一次,她還是用了一個巧妙的手段,並不直接進諫,而是給李世民講了一個故事。

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齊景公也因喜愛的馬死了,要殺養馬人,當時的三朝老臣晏子就指著那個養馬人的鼻子破口大罵:“你犯了三宗罪你知不知道?第一宗罪,好好的馬被你養死了;第二宗罪,害得我們的國君為馬而殺人,百姓聽說了,一定會罵我們的國君不仁;第三宗罪,四方諸侯知道這事,也一定會輕視我國……”等晏子罵完這些話,旁邊的齊景公很自覺,一句話也沒說就把那個養馬人放了。

說完這個故事,長孫皇後對李世民說:“陛下肯定從史書中讀到過這個故事,莫非是把它忘了?”

李世民聽完後,反應和齊景公如出一轍,馬上就赦免了那個宮人。

類似這樣的勸諫還有很多。比如李世民有時候一生氣,難免會遷怒宮人,往往因為一些小事就要治她們死罪。而長孫皇後總是裝出一副比皇帝更生氣的樣子,讓皇帝把這些犯了錯的宮人交給她,由她處置。然後皇後便將她們暫時拘押,事實上是把這些宮人暗中保護了起來。等過了一些日子,李世民的氣消了,長孫皇後才慢慢分析個中道理給他聽,證明那些宮人其實是無罪的,從而多次避免了濫殺無辜,“由是宮壺之中,刑無枉濫”。

正是因為有長孫氏這樣的賢內助屢屢幫李世民矯正錯誤,彌補缺失,所以李世民才會頗為感慨地對房玄齡說:“皇後庶事相啟沃,極有利益爾。”(《貞觀政要》卷二)

很顯然,有長孫皇後和魏徵這一內一外兩大良工的“斧鑿”和“敲打”,李世民這塊礦石中的金子想不發光都難。

長孫氏在後人的心目中之所以能成為皇後的楷模,李世民夫婦之所以能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模範夫妻,其主要原因不僅是長孫氏能在政治上盡力輔佐李世民,更是因為在生活上,他們的伉儷情深也足以讓後人感動。

大約在貞觀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患上了“氣疾”,將近一年都沒有痊愈,長孫皇後一直守候在李世民身邊,日夜悉心照料。由於擔心李世民的病情不能好轉,所以此時的長孫氏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

她把一包毒藥藏在衣帶中,對親近的侍女說:“皇上若是有什麽三長兩短,我絕不獨自求生!”

而更讓人感動的是,長孫氏自己其實是抱病照顧李世民的,因為她本人恰恰也是從小就患有氣疾。貞觀八年,長孫氏陪李世民一起上九成宮避暑養病。有一天下半夜,柴紹等人突然上山,向李世民報告了一起突發事件。李世民大為震驚,當即全副武裝,到前殿詢問事件的詳情。長孫皇後意識到事態嚴重,立即帶病跟隨,左右極力勸阻,長孫皇後卻說:“皇上如此震驚,我豈能心安!”

或許是因為這次半夜出宮感染了風寒,再加上緊張和焦慮,長孫皇後的病情突然加重,從此一病不起。太子李承乾向母親建議:“所有該服的藥物都服過了,您的身體還是沒有好起來,不如奏請父皇大赦囚犯,同時度化一些人出家,也許可以得到冥福的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