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後: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

都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肯定站著一個女人。

這句話確實有道理。李世民這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就站著一個了不起的女人——長孫皇後。

古人經常用“母儀天下”這個詞來形容皇後,意思是作為皇後的這個女人,其修養、德行、智慧、才情、氣度、儀容,都應該成為普天之下所有女性的典範和表率。

然而,縱觀中國歷史,我們卻不無遺憾地發現——配得上這個稱號的皇後實在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數。

而在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好皇後中,長孫氏絕對是其中非常出眾的一位。她是一個絕對稱得上母儀天下的女人。

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男人都熱衷於追求權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相當一部分女人在這方面似乎也不遑多讓。

所以才會有哲人說:“男人通過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通過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

在男人看來,一旦得到權力自然就會得到一切;而在女人看來,一旦征服了男人自然就會得到權力。中國歷史上好幾個垂簾聽政的皇後相信都會對這句話深有同感。

可是,這句話在長孫氏身上卻不太適用。長孫氏既不熱衷於征服男人,也不熱衷於征服世界。

她唯獨熱衷的事情只有一件——輔佐他的男人征服世界。

當我們翻閱史籍時不難發現,長孫皇後身上最值得後人稱道的第一個優點就是——盡力輔佐,但絕不幹政。

早在長孫氏還是秦王妃的時候,就在政治上為李世民提供了很大的助力。當時李世民正和太子齊王鬥法,在後宮這條戰線上顯然處於下風,於是長孫氏便“孝事高祖,恭順妃嬪,盡力彌縫,以存內助”,為李世民最終成功奪嫡創造了許多有利條件。而玄武門事變當天,長孫氏更是和李世民一起站在了第一線,既解除了李世民的後顧之憂,更堅定了李世民及其麾下將士的信心和鬥志。

正是由於一路走來,長孫氏能夠與李世民一起沐風櫛雨、同生死共進退,所以李世民登基之後對長孫氏更為倚重,時常想和她討論朝政,可長孫氏卻說:“‘牝雞之晨,唯家之索。’妾婦人,安敢豫聞政事!”(《資治通鑒》卷一九一)李世民堅持要和她討論,可長孫氏卻始終保持沉默。

長孫氏不但自己絕不幹政,而且極力避免讓自己的親族掌握太大的權力。

在中國歷史上,很多朝代的衰亡都和外戚擅權有直接關系,比如兩漢在這方面就表現得非常典型。長孫氏從小在舅父高士廉的影響下熟讀經史,自然對此深懷戒懼。所以在貞觀元年七月,當李世民準備擢升長孫無忌為宰相的時候,長孫氏就極力勸阻,對李世民說:“妾既托身紫宮,尊貴已極,實不願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漢之呂、霍可為切骨之誡,特願聖朝勿以妾兄為宰執。”(《舊唐書?文德皇後長孫氏傳》)

可李世民不聽,執意任命長孫無忌為尚書右仆射、兼吏部尚書、左武侯大將軍。

如果長孫皇後不再表示反對,默認了這件事,那人們似乎就有理由懷疑——她先前的勸阻只不過是一種欲迎還拒、故作謙讓的作秀罷了。

然而,長孫皇後絕不是作秀。詔書一下達,她私下裏立刻去找他的兄長,堅決反對他接受任命。長孫無忌沒辦法,只好向李世民一再請辭。最後搞得李世民也很無奈,只好改授他開府儀同三司的榮譽銜。至此,長孫皇後才如釋重負。

長孫兄妹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兄長,叫長孫安業,比他們兄妹年長許多,是一個“嗜酒無賴”的紈絝子弟。當長孫兄妹尚且年幼之時,他們的父親長孫晟亡故,長孫安業立刻把兄妹二人趕出了家門,讓他們去投靠舅父高士廉。

當時的長孫安業當然不會想到,被他趕出家門的這兩個孩子日後居然飛黃騰達,一個成了帝國的宰相,一個成了天下最有權勢的女人——皇後。

而讓他更想不到的是,長孫氏得勢之後,不但沒有因為以前的事情報復他,反而以德報怨,屢屢讓皇帝對他“厚加恩禮”,最後還讓他當上了京城的監門將軍。

可惜長孫安業終究是一個不懂得慚愧和感恩的小人。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十二月,他居然恩將仇報,喪心病狂地參與了一次未遂政變,把自己推向了滅亡的邊緣。

當時,心懷異志的利州都督義安王李孝常因事入朝,暗中聯絡右武衛將軍劉德裕和監門將軍長孫安業等人,與他們“互說符命”,準備利用他們手中掌握的禁軍發動政變。不料未及行動,他們的陰謀便全盤敗露。以李孝常為首的政變分子當即被一網打盡,全部被捕入獄。

這其中當然也包括長孫安業。毫無疑問,等待他們的只有死路一條。按說這回長孫安業絕對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任憑天王老子來也救不了他了。可是,居然還是有人想救他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