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事變真相(第2/3頁)

如同我們所知道的那樣,這天早晨是李淵召集三兄弟入宮對質的時間,為此一幫宰執重臣也都早早就位了,在此情況下,李淵怎麽可能有閑情逸致到海池去泛舟?其次,就算李淵和近臣發現三兄弟全都遲到了,許久等不到他們,百無聊賴之下才跑去泛舟,可是,就在宮廷的北正門,幾支軍隊正殺得雞飛狗跳、人喊馬嘶,而高祖李淵和那幫帝國大佬怎麽可能對此毫無察覺?

如果此刻的李淵還是一個精神正常的人,還是一個大權在握的皇帝,他會繼續悠然自得地泛舟,等著尉遲敬德前來逼宮嗎?

顯然不會。這個時候,一個正常的皇帝只可能做三件事:第一,第一時間離開海池,進入太極宮中某個最隱蔽且最易於防守的地方,命近衛禁軍刀出鞘、箭上弦,進入一級戰備狀態;第二,火速下詔,由身邊的宰執重臣到玄武門宣旨,命令所有人放下武器,聽候裁決;第三,立刻調集皇城中所有未參與政變的禁軍,逮捕兵變各方的首腦和主要將領,隨後調查事變真相,嚴懲政變者。

一旦皇帝采取上述舉措,李世民的這場政變還有幾分勝算?就算李世民不會馬上潰敗,但是他必然要與皇帝開戰。而我們知道,在玄武門事變前夕,李淵對皇權的控制仍然是有力的,並未出現大權旁落的情況,所以,秦王鬥膽與皇帝開戰的結果,恐怕無異於自殺。

由此可見,如果我們所見的正史記載是真實的,也就是尉遲敬德是直到前方戰鬥接近尾聲時才入宮去找高祖的,那麽李世民就等於是在打一個天大的賭。

賭什麽呢?

賭好幾支軍隊在玄武門前乒乒乓乓地打仗,而整座太極宮中的所有人在那一刻全都喪失了正常的視覺、聽覺和行動功能。

這可能嗎?

當然不可能。

既然不可能,那麽李世民要如何保證在玄武門前開戰的同時,太極宮中的所有侍衛、嬪妃、宦官、宮女都不會去向皇帝報信呢?

答案只有一個——控制他們。

如何控制呢?

不言而喻——派兵入宮,用武力控制他們的人身自由。這才是真正可行、真正有效的“定身術”。

到這裏,一個被李世民和貞觀史臣刻意隱瞞的重大真相就浮出水面了——玄武門之變事實上有兩個戰場:一個在玄武門前,一個在太極宮中。

前者是我們熟知的,是公開的第一戰場;而後者是我們完全陌生的,是被遮蔽的第二戰場。

那麽,這個戰場的範圍有多大?是整個太極宮嗎?最需要控制的目標是誰?是所有侍衛、嬪妃、宦官、宮女嗎?

李世民絕不會笨到把有限的兵力放到整個太極宮中去漫天撒網,而且就算你控制了九十九個,只要有一個漏網,跑去跟皇帝報信,整個行動照樣是前功盡棄。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直接派兵進入皇帝所在的地方,直接控制皇帝。

由此可見,李世民要想確保整個政變行動萬無一失,就必須在襲殺太子和齊王之後,第一時間入宮控制高祖。就像我們前面分析的那樣,作為一個精神正常、大權在握的皇帝,高祖李淵如果不是在第一時間被李世民控制,那他絕對會采取應變措施,也絕對有能力進行鎮壓,而玄武門之變最終也可能功敗垂成。由此我們基本上可以斷定,史書中記載的高祖“泛舟海池”的一幕肯定是出自貞觀史臣的虛構,而事實很可能是——李世民在玄武門前襲殺太子和齊王後,立刻派兵入宮,把高祖和一幫近臣囚禁了起來,而囚禁的地點有可能就是海池。

這就是李世民在太極宮中開辟“第二戰場”並“囚慈父於後宮”的真相。

那麽李世民囚父的目的是什麽?

答案很簡單,當然是逼迫父親交出政權。

假如李淵堅決反抗,誓死也不交權,那李世民該怎麽辦?

答案只能是一個字——殺。

至此,我們已經逼近了李世民竭力向我們隱瞞的那個真相的核心。

也就是說,在李世民的計劃中,他入宮控制高祖的行動必然會分成三步:第一步是“囚父”,即消滅有可能頑抗的禁軍侍衛,將高祖和近臣們徹底控制起來;第二步就是“逼父”,即讓某個將領出面,逼迫高祖下詔,把軍政大權移交秦王;最後一步,也是李世民最不希望走到的一步,那就是——假如高祖誓死不從,李世民就不得不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被迫“弑父”。

這樣的“三步走”是任何一場逼宮行動都不可逃避的內在邏輯。因為對於高祖李淵這樣一個大權在握的皇帝來說,假如他始終不肯屈服於李世民的意志,堅決不肯以他的名義發布詔書,將軍政大權移交給李世民,那麽李世民唯一的選擇只能是殺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