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勇到鐵石(第3/3頁)

這是板垣從迂回包抄戰術中演化出來的一種特有戰術,可稱之為“雙頭蛇戰術”,稱得上是板垣的拿手絕活。說它絕,就絕在可以雙拳出擊,讓你防不勝防,所謂正面、側面皆不固定,能隨戰場形勢移來換去,甚得進攻之妙。

應該說,不管與誰搭档,板垣始終都是“雙頭蛇”中的唯一主角,最耀眼的明星。若沒有他來牽制大量中國軍隊,換任何一支日軍部隊,都很難從旁邊偷襲得手,這也是板垣在東瀛軍界能夠聲名鵲起的重要原因。

從戰後繳獲的軍事文件來看,他此次南攻臨沂,為的也是要像以往那樣用雙頭蛇來咬人。

可是這一次,曾經屢試不爽的“雙頭蛇戰術”再也玩不轉了。

加上在臨沂這裏耽擱的時間,板垣的南下已被遲滯達一月之久,不僅無法如期和磯谷會合,連牽頭吸引中方更多優勢兵力的作用也沒能體現出來。

通過臨沂大捷,張自忠善戰之名至此享譽五戰區和整個國內軍界。

能與板垣對陣的都不是尋常之輩。南口戰役,湯恩伯把第13軍的家底搬出來,還被板垣打得一退再退。到了太原會戰,陳長捷則不惜以老底子死磕,並以百團大戰的規模,才一度擊退板垣。

應該說,這兩仗雖沒有完全把板垣給打垮,但是把他給打疼了,並種下了板垣師團的胎裏毛病,只是在香月等人的百般掩飾之下,才沒有露出其逐漸虛弱的內囊,而一般不了解內情的人,也以為板垣師團仍然是日本軍界的第一流部隊。

饒是如此,湯、陳之外,能與板垣在馬前走上兩個來回,甚至戰而勝之的國內將領,仍是屈指可數。

張自忠到此時,已真正走進了抗倭名將排行榜的前列。他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之所以能屢建奇功,除確有大將之才外,與其特殊的人生經歷也有很大關聯。極少有人能像他那樣,每至戰場險惡之時,都能始終不為所動,而一動則必達目的不罷休。

隨軍參謀張克俠一語道破張自忠成功秘訣:“公決心之堅決,蓋如鐵石也”!

撼山易,撼鐵石之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