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乖不乖,各人猜(第2/10頁)

鬧的人都低下了頭。見火候已到,鄧錫侯大聲發問:“你們是等發欠餉還是馬上出發?”

台下齊聲響應:“願立即出發殺敵!”

出川首先要解決的是武器,而不是欠餉。在鄧錫侯的部隊,本來質量就不算好的槍支因使用太久,很多已不堪使用,打一兩槍就扳不開槍機。此外,除為數不多的重機槍和迫擊炮外,攻堅所必需的山野炮一門也沒有,堪稱家徒四壁,是急著要換換家當了。

當時軍中對補充武器傳得神乎其神,都說:“蔣委員長準備抗日多年,在外國買了很多武器,秘密存在幾個戰略倉庫。”

按照此類傳說,在寶雞就有一個這樣的戰略大倉庫,川軍到了那裏之後將一律更換新家夥,還要照“中央軍”那樣裝備起來,“不然,我們這些破銅爛鐵怎麽能去打日本人呢?”

大家都對此深信不疑。個別旅團長竟偷偷地將部隊中能用的槍支提留起來,以便作為失敗後“重起爐灶”的資本。更有甚者,以廢槍換好槍,換出來的好槍私運回家,以致於一連之中,竟然只有一兩支槍能打得響。

出川時秋季將盡,冬季即將來臨,傳聞北方已是冰天雪地,但官兵們仍是單衣短褲,最多再加一件棉背心。

不是不怕冷,而是認為北上後可以更換冬季被服——說起來,都是窮字惹的禍,鄧錫侯連欠餉都無法發清,還不是能省一點是一點。

1937年10月中旬,第二十二集團軍到達寶雞。

目的地是西安,可不是有說寶雞有軍火大倉庫嗎,應該就在這裏換槍換衣了吧?

停了一天,換的是火車,槍和衣都無影無蹤。

官兵們在火車上還相互打聽:“槍呢?補充呢?”

有人答道:“槍嗎?在西安!到西安就換了。”

於是傳說中的軍火倉庫又移到了西安,哪知等待他們的仍是一場空。

川軍是靠雙腿從成都走到寶雞的,中間耗去了三十天,再轉乘火車到西安,又是好幾天,在這一個多月時間裏,前方戰情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尤其是晉東娘子關一線異常吃緊,急需兵力增援。

蔣介石下令,臨時改變北上川軍的指揮系統。晚來的李家鈺赴河南,歸程潛第一戰區節制,在中條山區域作戰。早到的鄧錫侯、孫震劃入閻錫山第二戰區序列,直接馳援娘子關。

補充來不及了,鄧錫侯、孫震率川軍東渡黃河,進入山西。

沿途老百姓見這些四川兵皆單衣短褲,赤足草鞋,莫不為之駭然。紛紛以家存鞋襪相贈,還告訴他們:“我們山西高寒,不比你們四川。像這樣的寒冬,如果冬天不穿棉鞋,我們的腳也會爛掉,不穿棉褲,就會變成‘老寒腿’,你們千萬保重才是啊。”

除了衣,當然還有槍。鄧錫侯心急如焚,給南京軍令部長白崇禧通電話,答復是:“在太原由戰區負責配發。”

1937年10月30日深夜,鄧錫侯、孫震抵達太原。第二天一早,兩人就趕去謁見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問補充裝備的事。

閻錫山推得一幹二凈,說太原所有的武器彈藥和軍需物資,都已運過黃河,儲存於黃河附近,實在沒辦法給你們補充了,“還要找南京解決”。

皮球從南京踢到太原,再從太原踢回南京,原先允諾的補充宣告徹底泡湯。因川軍先頭部隊已經陸續投入了娘子關戰場,閻錫山才摳摳搜搜地拿出了二十挺晉造機槍,作為禮物送給川軍。

鄧、孫還不甘心,又在太原住了兩三天,想找閻錫山多少再要些補充,或調換少數武器,但始終沒有下文。

川軍以前打仗,多數是摸著石頭過河,從軍部到師部全都缺乏通信器材,鄧、孫也沒法跟前線取得聯系。

不知道部隊在哪裏,至少得弄清楚娘子關一帶的地形吧,問閻錫山要地圖,閻錫山支支吾吾,連這個都舍不得給。還是孫震手下的高級參謀,憑借與閻錫山的參謀處長是陸大同學,才以私人關系弄到了兩張晉東地圖。

翻著地圖,聽著戰報,鄧、孫都坐不住了。

開赴晉東前線的川軍,現在全歸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指揮。不是自己的娃不心疼,這黃紹竑不會把我們的“政治資本”一股腦兒全都給輸光吧?

太原待下去也不可能再弄到一支槍,鄧、孫起身向閻錫山告辭,急急趕往晉東,以便切實掌握各自的部隊。

1937年11月1日,鄧錫侯、孫震率一眾幕僚乘火車到達前線,見到了黃紹竑。

一問,黃紹竑竟然說,他也不知道川軍都在哪裏。

由於日軍迂回部隊已威脅後方,黃紹竑被迫采用了填坑式戰法。川軍一下車,不管一團還是一營,都先調去抵擋一番,因為是逐次零星使用,加上川軍師旅團嚴重缺乏通訊器材,黃紹竑早就失去了對川軍的掌握,他自己還盼著鄧、孫能早一點把“失蹤”的部隊給找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