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征討高麗(第3/9頁)

唐軍列陣亂了起來。

李道宗一看,大叫一聲“不好”,急忙策馬朝前奔去。

“誰敢後退,本王殺了他!”李道宗大聲喊,“跟本王沖!”

那原本後退的唐軍,聽李道宗這麽一喊,全都停止了後退,轉而跟著李道宗再次向高麗軍列陣沖去。此時,馬文舉率領的唐軍也已經沖亂了高麗軍陣,李道宗率領的唐軍趁機左右出入,前攻後擊,高麗軍陣完全亂了。

李世績一看,機會來了,也率其余兵馬,策馬向高麗軍沖去……

一番搏殺,4000人的唐軍竟然贏了十倍多余自己的高麗軍,1000余高麗軍死在了唐軍的刀劍下。其余高麗軍見勢不好,急忙退回城內……

(2)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唐太宗率六軍先經北平(今河北盧龍),再經遼澤(今遼寧北鎮與遼中之間)渡遼水。可到了遼澤才發現,他遇到了隋煬帝攻打高麗時一模一樣的情況,遼澤的泥淖地讓人馬根本無法通行。

淖澤地上,屍骨隨處可見,從一些沒有完全腐爛的衣著裝飾上,唐太宗認出那是當年隋軍將士的屍骨。

“唉!死在這荒涼的異地,豈不成了孤魂野鬼?屍骨陷入泥淖地裏,真是可憐,把他們的屍骨收起,好好埋葬吧!”唐太宗心裏非常難過,對身邊的將士說。

這些人,曾經也是他和父親的戰友。如今卻死在了異國他鄉的沼澤地裏。

將屍骨埋葬後,唐太宗看著這塊泥淖地,又犯了難,怎麽過去呢?像當年的隋將士一樣強過肯定不行,只能徒增屍骨。看來,想要安全渡過,最好能在遼澤的泥淖地上修座橋。

說行動就行動。經過士兵將士的同心協力,橋修好了。修橋雖然耽誤了不少時間,但畢竟讓唐軍安全渡過了遼澤的泥淖地。

唐太宗率軍走出一段路後,突然回頭說:“把那座橋毀掉!”

眾將領不知何意,還是長孫無忌了解唐太宗,雖然在剛剛聽到的時候,也怔了一下,但隨即反應過來說:“陛下的意思是,此戰只有進,沒有退!”

眾將領這才知道,唐太宗是要背水一戰,不給自己和唐軍留絲毫的退路。

不退則進,他們必須全力以赴,打贏這場仗。

唐太宗率軍來到馬首山(今遼寧遼陽西南)後,讓大部隊在此休息調整,自己則親率幾百輕騎來到了遼東城下,他要慰勞慰勞李世績和李道宗及他們率領的唐軍。在對二李做了賞賜後,又升英勇神武的馬文舉為中郎將,並獎勵有功將士。

當然,對於那位臨陣退卻的行軍總管張君乂,唐太宗也沒放過,斬首示眾。

唐太宗之所以親自來到遼東城,是因為這一戰的意義非比尋常。當年,隋煬帝三次征戰高麗,均止步於遼東城,因此,他必須親自率領唐軍越過這道坎。

高麗軍退守在遼東城內,由於城墻太高,唐軍想要攻城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於是,李世績決定在城下“負土填塹”,也就是說,他們要填一塊高過城墻的地方,然後用攻城車拋石。

唐軍將士齊上陣,一起“負土填塹”,很快就填出了一塊高地。而那龐大的攻城車則既能撞城門,又能做拋石工具。一時之間,重達300余斤的大石被拋入城內,讓城內的高麗軍民驚恐不已。

更讓他們擔心的是,遼東主城附近的副樓,也已經被唐軍的攻城車撞垮了。

唐軍進行了20多天的連續攻城後,城內的高麗軍民疲憊不堪。而在他們將注意力放在如何防止攻城車撞門以及巨石的襲擊時,張儉率領的兵馬也到了。

唐軍援軍已到。經過一番兵力部署,這一邊,張儉率領的兵馬和李世績率領的兵馬以及和契丹少數民族將士匯合,一起攻打遼東城南;那一邊,李道宗率領的兵馬攻打遼東城西。

唐太宗呢?率領六軍隨時做支援準備(機動部隊)。

遼東城被唐軍圍了個水泄不通。

然而,雖然唐軍的戰鼓敲得地動山搖,將士們的戰鬥力也已爆棚,可高麗軍依然負隅頑抗。久攻不下,唐太宗有些急了,他知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再這樣下去,將士們的心情會受到影響的。

怎麽辦呢?突然,看著南風勁吹,唐太宗心生一計,大聲說:“天助我也!”

“陛下可是有了攻城的好辦法?”長孫無忌問。

唐太宗笑笑說:“還記得諸葛亮的借東風嗎?”

長孫無忌四下看看,明白了,笑著說:“陛下是想火燒遼東城吧!”

“吩咐下去吧!”唐太宗說。

於是,唐軍火駑齊射,不一會兒,遼東城的西南城樓就變成了火海,在南風的助攻下,大火將城中的房子也都點燃了,火光升天。

遼東城裏鬼哭狼嚎,高麗軍民顧不得城外的唐軍了,全都忙著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