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儲位之爭(第6/16頁)

就當他是一時的酒話吧!

唐太宗一如既往對待侯君集,只是多了份心眼。

侯君集卻一直無法釋懷自己貪財物被囚的事,他的滿腹牢騷和怨言也引起了不懷好意的李元昌的注意。

李元昌素來不受哥哥唐太宗待見,知道侯君集也心有怨言後便時常在侯君集面前火上澆油,促使侯君集的怨言越來越多,慢慢轉換成了怨恨。

“不如我們謀反吧!”侯君集脫口而出的這句話,馬上就獲得了李元昌的響應。兩個人經過一番商議後,決定推舉太子李承乾做皇帝,逼唐太宗退位。當然,他們推舉李承乾,並非是看到太子李承乾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而是除了對唐太宗不滿外,還想給他們的謀反找個“正當理由”。

幾個心懷不軌的人聚在了一起,商討起了謀反之事。不過,不管是侯君集還是李元昌,都無法拿出一份完善的計劃,在謀略方面,他們都不擅長。

“如果我身邊也有房、杜二人那樣的謀士就好了!”李承乾突然說。

侯君集和李元昌有些尷尬。不過李承乾的這句話倒給了侯君集啟示,他說:“太子殿下,有一個人倒有杜公之才!”

“誰?”李承乾和李元昌同時問。若他們真如一個擁有杜如晦之才的人,政變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大多了。

侯君集一字一頓地說:“駙馬,杜——荷!”

杜荷是杜如晦之子,也是唐朝駙馬,娶了唐太宗的第十六個女兒城陽公主為妻,官至尚乘奉禦,封襄陽郡公。

李承乾和李元昌互看一眼。

侯君集繼續說:“此人的謀略和他父親不相上下,且比他父親更有野心,膽子也大!”

“可是他會願意和我們一起謀事嗎?”李承乾有些懷疑。雖然杜如晦死了,但唐太宗對杜家一直以杜如晦在世時對待,杜荷有謀反必要嗎?

“放心吧!太子殿下,駙馬爺和我走得近,據我了解,駙馬爺的野心很大,雖然陛下對杜家不錯,可他也為陛下沒給他與他父親相同的職位而不滿。”侯君集猜出了李承乾的疑慮和懷疑說。

“好!那真是太好了!”李承乾喜形於色,“你先探探駙馬的底,過幾日我們再在此商議!”

“對了!我們以後出入東宮要多加小心才是,千萬別被陛下看出了端倪!”侯君集最後說。唐太宗的厲害,他太清楚了。

(4)

一切就像侯君集猜測的,杜荷並沒過多猶豫就答應了。對杜荷來說,如今杜家的一切,都源於自己的父親杜如晦和公主夫人,一直生活在父親陰影,公主壓制下的他,也想有一番作為。可唐太宗並沒有重用他,或者說沒有像重用他父親那樣重用他,這讓他很是失落,也很是憤憤不平。

“公子素來就有老爺的風範!”

“公子的謀略才華不遜於杜公!”

……

這些話聽多了,杜荷便有種“空有一腔抱負得不到發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不得志。

然而,侯君集在說服杜荷,參與到他們的謀反計劃中來後,心情卻並不輕松。反而越來越忐忑不安,不管身在何處,都要四下察看,稍有風吹草動就心驚肉跳,以為有人要來抓他。

也難怪,在唐太宗身邊那麽久了,唐太宗是個什麽樣的人,他太清楚了。

唐太宗太有心計,也太會利用人了,不管是太原起兵還是玄武門之變,哪個角落裏沒有他的人?誰知道太子李承乾的身邊,甚至自己的身邊有沒有唐太宗的人?

侯君集一下子成了驚弓之鳥。雖然一直以來,他恃功自傲,但他也知道,依他們幾個人的能力,想要謀反成功簡直比登天都難,除非有奇跡發生。而一旦謀反不成功,自己可就真的沒命了。

“唉!”侯君集從杜府出來後,一回到家裏便長籲短嘆,他有些後悔了,可此時退出,想必太子李承乾他們也不會放過自己。

接連幾天,侯君集都在做噩夢。不是夢到唐太宗搭弓射箭向自己射來;就是唐太宗高高坐在朝堂上,冷笑著看他;要麽就是自己和家人正走在空無人煙的荒郊野外……

這天晚上,侯君集再次夢到唐太宗手持利劍,一步步走近他,而他卻連跑都挪不開腳步時,大叫一聲,醒了。

侯君集坐在床上,滿頭滿臉都是汗,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

“老爺!你怎麽啦?又做噩夢了?”躺在身邊的夫人被他的大叫聲驚醒,也坐了起來,緊張地看著他。

侯君集沒說話,只是不停地用拳頭擂額頭,他覺得自己的頭都快要炸了。

侯夫人一臉擔心,看著他問:“老爺,你是朝中重臣,每日這麽做噩夢,該不是朝廷發生什麽大事了吧?”

侯君集搖搖頭,長嘆一聲說:“身不由己!身不由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