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儲位之爭(第5/16頁)

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發動政變是需要有資本的,想當初,還是秦王的李世民之所以能發動政變,是他有很多忠誠的擁躉者,這些擁躉者,文有房玄齡、杜如晦等,武有尉遲恭、秦叔寶、程咬金等,可他李承乾的身邊又有誰呢?

掰指頭也算不出一個,不管是文的還是武的。

“唉!朝臣大將,有勇有謀者,能唯我使用的可是一個都沒有啊!”李承乾在掰過指頭後,嘆氣道。

李元昌輕輕一笑說:“郎君,雖然你的擁躉者不如你父皇當年,可也不是一個沒有。”

“有嗎?誰?”李承乾問。

“賀蘭楚石的……老——丈——人!”李元昌說。“老丈人”是一字一句說出來的。

“你是說陳國公?”李承乾瞪大眼睛,他不敢相信,“是候……侯君集?”

李元昌點點頭,細長的雙眼眯成了一條縫,頗為得意。李承乾剛剛還陰沉的臉,頓時放晴了。

“他……他真的可……可為我所用?”李承乾還是有些不相信,侯君集是他父皇的人,甚至可以說是他父皇的親信,會謀反嗎?

李元昌再次點點頭,神情也越發得意了。

“莫非……叔父和他……”

李承乾還沒說完,李元昌便說:“正是!候公見郎君受到你父皇不公平待遇,很為郎君不平,想說服郎君逼宮,又怕郎君不願意,於是讓我先來打探打探……”

李承乾看著李元昌,不滿地說:“叔父為何不早點兒說?如果早點兒說,讓那候公去殺李泰,說不定我們已經成功了!”

“郎君此言差矣,”李元昌說,“即便李泰死了,若你父皇知道是你的主意,你覺得你的儲君位還保得住嗎?”

李承乾想了想,覺得李元昌說得有道理,也便點了點頭。隨後又喃喃道:“想不到候公也要背叛父皇!”

侯君集要謀反,李承乾確實沒想到,雖然他從侯君集的女婿——在他東宮任職的賀蘭楚石那裏得知,侯君集因一些事情,對唐太宗有些不滿,可這點不滿,還不至於要謀反吧。

侯君集曾是當時還只是秦王的李世民的忠實追隨者,由於他的祖輩既是關隴軍貴族集團成員,他的驍勇善戰又不遜色於尉遲恭、秦叔寶他們,因此一直頗受李世民器重。玄武門事變中,作為跟隨李世民進入玄武門的隨行者之一,政變勝利後,他所受封賞,僅僅次於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和長孫無忌。

貞觀四年的時候,他以兵部尚書身份入相;貞觀九年,他在參與到李靖總指揮的滅吐谷渾之戰中,任積石道行軍總管,並取得勝利;貞觀十一年,唐太宗封他為陳國公;貞觀十四年,他又參與到滅高昌之戰中。

不過,也正是那場滅高昌之戰,讓他有了異心。原來,滅高昌後,自認勞苦功高的侯君集有些得意忘形,大肆收斂財物,被人舉報到唐太宗那裏,唐太宗令人將其抓住關了起來。雖然唐太宗念他以前的忠誠,很快就將他釋放,只沒收了他貪汙的財物,並未對他加以懲罰,可侯君集還是非常不滿,覺得唐太宗太嚴厲,自己貪汙那點兒財物根本不算什麽,甚至可以說是自己應得的。

當然,那時候的他還只是發發牢騷。不然貞觀十六年,魏征臨死前也不會向唐太宗推薦他,說他是可依賴之人。

魏征做夢也不會想到,侯君集會有異心。而那異心一生出便再也收不住了。

侯君集的異心是在貞觀十七年生出的。那次,張亮被派往洛陽做都督,在給張亮喝酒餞行時,侯君集多喝了幾杯,開始發牢騷,且為張亮抱不平,說張亮之所以被派出,皆是受到了排擠。

“你呀,和兄弟我一樣,都受到了他們的排擠!”侯君集喝得眼圈發紅。

“排擠?受誰的排擠?”張亮不以為然道,“我並沒覺得出宮任職就是受到排擠!對了,陳國公,你怎麽說自己也受到了排擠呢?”

“我平定了一個國家,回朝後反惹陛下大怒,這不是受到排擠嗎?”侯君集說著說著,激動起來,他挽起自己的袖子道,“你說,這樣受排擠,怎麽可能不造反?如果你願意,咱們一起造反!”

張亮驚詫不已,手裏的酒碗差點兒掉落在地。

“不!不!不!”張亮一邊搖頭,一邊起身,扶著侯君集道,“陳國公是喝醉了,說胡話吧!”

第二日,張亮走在赴洛陽任職的路上,越想越可怕,半道折轉回來,把侯君集和他喝酒時說的話匯報給了唐太宗。唐太宗先是一怔,接著大度地說,侯君集一定是喝多了,還說念他是功臣,也是酒話,不必當真。

當然,唐太宗雖然沒有將侯君集抓起來審問,甚至連叫來質問都沒有,不是他真的那麽信任侯君集,而是他知道,不管是審問還是質問,即便侯君集真說了那話,也是不會承認的。何況魏征臨死前,專門向他推薦了侯君集,魏征推薦的人,應該不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