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人治(第6/23頁)

不管哪個朝代,都不會排斥清官,都需要清官。張玄素名聲在外,因而不管是哪個朝代,他都會得到重用。於是,他被當時的唐高祖李淵任命為景州錄事參軍。

這樣的一個清官被唐太宗提名,長孫無忌既意外又在預料之中。當然,意外是因為唐太宗怎麽會在此時向他說起此人?剛剛經歷了兩儀殿的爭功,不是應該說說李神通和尉遲恭嗎?

按長孫無忌的猜測,唐太宗應該在他面前再次痛斥李神通和尉遲恭,然後再說他之所以那麽做,是因為他們不該在那樣的場合,做那樣的事,說那樣的話。當然,說的時候,一定會表現出“恨鐵不成鋼”來。而他長孫無忌呢,則可以趁機安慰安慰唐太宗,然後再去找李神通和尉遲恭“談談心”。

有誰比他長孫無忌更合適做君臣之間的橋梁,君臣之間的潤滑劑呢?然而,唐太宗卻沒有和他說這件事,甚至提都沒有提那件事,這就太反常了,也太出乎他意料了。不過,雖然有一瞬間的愣神,但長孫無忌還是說:“這個張玄素,在百姓中的名聲還是很好的!”

其實唐太宗問起張玄素這人,一點兒都不意外。剛剛坐上皇位的他,最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才。一個在老百姓那裏有著這麽好口碑的地方官,怎麽可能被唐太宗忽略?

“這個張玄素呢,是個清官,不過到底有沒有治國之才就很難說了!”長孫無忌補充了這樣一句,最後又加了一句,“這種人,通常都很迂腐。”

唐太宗顯然很認同長孫無忌的觀點,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長孫無忌借機想把話題引向剛剛在酒宴上發生的事。

“淮安王和尉遲將軍……”

“有沒有治國之才,問問就知道了!”

唐太宗不知是故意還是無意,猛地打斷了長孫無忌剛剛引向的話題。長孫無忌知道,唐太宗是不想再提此事,他有些失望,在心裏嘆了口氣。心想,看來,那個和自己親密無間的發小,被他一直稱之為“二郎”,且叫自己“無忌兄”的人,不在了。

長孫無忌頓感失落。

唐太宗不知在想張玄素還是別的什麽,又陷入了沉思中,長孫無忌尷尬地站在那裏。

這種場面是他們以前從未發生過的,長孫無忌很不適應。他幾次將嘴半張,最終又閉了嘴。

“今天都累了,早點回府休息吧!朕也要休息了!”

唐太宗用這句話結束了他們短暫的對話,也結束了他們之間的尷尬。

兩個人都清楚,從那刻起,他們之間已經有了距離和隔膜,不再親密無間了。從那刻起,他長孫無忌除了是唐太宗皇後的哥哥外,主要是唐太宗的臣子。他和李神通、尉遲恭一樣,不能“放肆”,要好自為之。

“臣……告退!”

長孫無忌慢慢說完,慢慢退了出去。

聰明的長孫無忌回去後便明白了,唐太宗最後把他特意留下的一系列言行,均在刻意和他保持距離,也在提醒他要保持距離。

長孫無忌悻悻然離開的背影,讓唐太宗也悵然若失。可這一步,他必須走。他確實是故意不和長孫無忌談酒宴上發生的事,他覺得,如今他們之間,首先應該是君臣關系,不能再像以前一樣,無話不說了。同時,他們之間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走得太近,會讓長孫無忌沒有了忌憚之心,變得張狂而放肆,對朝政不利。

“君要有君樣,臣要有臣樣!”唐太宗喃喃了一句,“你,也不例外!”

其實,唐太宗在兩儀殿對李神通和尉遲恭說的話,何嘗不是在對長孫無忌說呢?長孫無忌既是皇親,又是功臣,還是和自己一起長大的發小,如若放肆起來,豈不比那李神通和尉遲恭更過分?

這是唐太宗所擔心的,也是不能容忍的。

第八十九節 問政張玄素

(4)

秋雨綿綿,路上的行人全都罩在了雨霧中。雖然雨似竹簾,可依然擋不住行色匆匆、低頭貓腰輕跑而行的路人。

一輛馬車在雨霧中疾行,趕馬車的是位年輕人,他不時地用衣袖擦拭著臉上的雨水。

“這鬼天氣!”年輕人嘟囔了一聲,輕拉一下馬韁繩,疾馳的馬慢了下來。年輕人轉頭看了看身後說,“老爺,休息一下,吃點兒飯吧!”

馬車上的簾子動了一下,伸出一張皺如核桃般的蒼老的臉。

“阿旺啊!不能停啊!要趕快趕到京城才是!吃飯耽誤功夫。”

老人說著話,一臉淒苦樣,那個叫阿旺的年輕人回頭瞟了老人一眼,嘟噥起來:“老爺!小人知道老爺是急著去見皇上,可再急也要吃飯呀,這都一天沒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