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解雁門之圍(第2/8頁)

獨孤氏是當時的皇後獨孤伽羅的姐姐,因為她的夫君——李淵的父親,在李淵七歲時便去世了,悲傷不已的她自夫君死後便郁郁寡歡,性格刁鉆古怪,除了李淵的妻子竇氏,其他兒媳婦她怎麽看怎麽不順眼。於是,既為迎合皇上皇後的節儉,又為照顧母親,李淵便讓竇氏去了建子溝村,一待就是很多年。

不過,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涿郡之行讓竇氏送了命。途中,竇氏得了傷寒。李世民勸母親停下來休息,找郎中開一副藥,好了再走,可竇氏見李淵心切,也怕錯過了見到夫君的機會,便硬撐著去了涿郡,結果雖然到了涿郡卻病情加重,還沒見到李淵呢,就死了。

李世民既悲傷又自責,後悔不該陪母親長途跋涉,更不該在得知母親生病時,不竭力阻止母親上路。如果母親不去涿郡,或者在生病初期就停下治病,怎麽會去世呢?

竇氏的離世給了李世民很大打擊,一年多來,他的腦海裏時常會浮現出母親臨終前,拉著他的手,叮囑他的話。

“別忘了我一直給你說過的話!”竇氏即便是奄奄一息時,還在不停叮囑他,生怕他忘了。

“孩兒記住了!全記住了!”李世民流著淚,看著氣若遊絲的母親說。

“記住了就說一遍給娘聽!”竇氏還是不放心。

“匡……匡定……家國!”李世民哽咽著,說出了那四個字。

“不夠清楚,再……大聲點!”竇氏拼盡全力又說。

“匡……定……家……國!”李世民大聲說,他的聲音清晰有力,他知道,只有這樣,母親才會安心,放心。

果然,聽到兒子那鏗鏘有力的話後,竇氏欣慰地笑了。

“娘……再……再也看……看不到了!可……可……可娘會在天上看……會看……建成、元吉……他們……他們都……”竇氏搖了搖頭,“只有你……只有你……娘知道,只有你……只有你……只有你能……你能……”

竇氏說到“能”字時,語氣加重了很多。李世民拼命抑制,這才沒讓自己哭出聲來,他知道,母親不喜歡看他哭,他不能讓母親失望。

“還有……還有……娘……娘走後……娶妻……家定才……才能……立……立業……娶……娶……娶長孫……長孫……”竇氏的“氏”字還沒出口,已經咽氣了。

李世民號啕大哭,他向母親保證,他不會辜負她的期望,不會讓她失望。他怎麽能讓母親失望呢?母親為他付出了那麽多。在他剛剛懂事時,就聽鄰人說,他母親在窯洞裏生他時,因難產險些送命。而那窯洞壁上,直到現在還留著他母親生他時,因疼痛而抓墻留下的手印。還有,母親時常將嗷嗷待哺的他背在背上,在烈日下撿拾麥穗。怕他中暑,把他放在一棵大樹的樹蔭下……待他有記憶時,他還記得,母親經常在昏暗的窯洞裏,在煤油燈下,給他讀《春秋》,教他一筆一畫寫字……

“幼時,我的身體很弱,不像現在。那時候經常生病,每次生病,母親都會衣不解帶地守在我身邊。”李世民在母親去世後的一年多時間裏,不斷地重復著這些話,“還有,好幾次賊人偷襲,母親帶著我逃難,找不到躲避的地方,我們就躲進那一個個崖洞裏。”

這些話李世民會和父親說,也會和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說,可他們因為沒有感同身受,並不理解,甚至覺得他反復說這些很無聊。聽得多了,就會露出厭煩的表情,李世民每次看到父親和兄弟這種反應,就會為母親難過。

“你們不理解!你們不會理解的!因為你們誰也沒有我和母親情深!”他說。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不理解他的悲傷,他的新婚妻子長孫氏就能理解,每當他和她說起這些時,她都會和他一樣,沉浸在思念竇氏的悲傷裏。

“所以……我一定要匡定家國,不然對不起母親……”李世民一說到這裏,眼淚就會在眼眶裏打轉。可每次,他都拼命將那將落的眼淚又逼回眼眶,他怕天上的母親看到他流淚會失望。

在竇氏所有孩子裏,她最愛的是李世民,那種愛是將所有期望都放在他身上的愛,所以她一直堅持讓李世民跟著她,由她親自照顧,親自培養。於她而言,她不是在培養兒子,而是在培養實現她夢想和願望的人。

(2)

公元615年8月的一天,經過一夜雨水洗禮的武功縣,空氣異常清新,小鳥在林間歡快地鳴唱,感受初春雨露的滋養。

新婚不到兩年的李世民,雖不能跟隨父親出征,卻從未間斷習武,建子溝村那茂密的柳樹林,也便被他踩踏成了開闊地,成了他的練功場。

李世民結婚時十四歲,本沒準備那麽快結婚,但母親臨死前的囑咐,李世民必須遵守。就在竇氏去世的當年年底,他就娶了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的女兒長孫氏(小名觀音婢),長孫氏比李世民小兩歲,和李世民也算是青梅竹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