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李淵步步為營奪長安

“文皇傳嗣後主,假權楊素,亡國喪家,其來漸矣。民怨神怒,降茲禍亂。致天之罰,理應其宜。世襲唐公,領河東討捕使、太原留守李淵寢寐不安,欲匡復正義、扶助神器,因興義兵行勤王故事,廢舊帝立新帝。即日起建太原大將軍府,置三軍,所屬郡縣悉隨襄助。”

這是李淵為起兵所寫的檄書。

歷史的章法有跡可循,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野心家,他們對於時局,都有著精準的判斷。不管是起義失敗的楊玄感、李密,抑或是劉文靜、裴寂、甚至於劉武周他們,都意識到了隋朝大勢已去,因此,他們果敢出手。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這些英雄,無不想在這個亂世裏得到他們想要的,或為擺脫困境,或為逆轉命運,或為榮華富貴……當然,更有想取代隋朝,成就自己的霸業的。

取代隋朝,李淵父子從晉陽開始。既然晉陽被隋煬帝稱為“龍興之地”,那麽,他們就要打破所有帶有隋煬帝特征的東西,然後賦予他們李唐特征。

晉陽的一切,都在悄悄地發生著改變,潤物細無聲地。

隋煬帝在太原的“後宮”——晉陽宮,成了李淵的指揮中心。那曾經高高掛起的,帶著脂粉氣的“晉陽宮”三個字,也被“大將軍府”四個字替代了。那彌漫著脂粉香的溫柔之鄉,漸漸散發出了野性的味道……

晉陽宮裏,妖嬈嫵媚的女人們,除了幾個被李淵、裴寂挑走做了他們的妾外,其余的全部放了。看著傾巢而出,四散而去的美人,看著那些或雙眼含淚,帶著留戀,或憎恨離去的美人,李淵內心雖也心猿意馬,卻也只好看著她們的背影在心裏“憐香惜玉”。

裴寂曾建議李淵留下這些女人,等以後坐穩江山後,充實後宮。李淵拒絕了,他清醒地認識到,此時需要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和當今皇上完全不一樣的人,只有這樣,他才會獲得那些反對皇上的人的支持。

他,需要一個好名聲為他的謀反正名。

隋煬帝重修晉陽宮,勞民傷財,百姓哀怨痛罵,李淵呢,把晉陽宮的妃嬪宮女解散,正好迎合了百姓的心理,對他們之後的發動兵變大有好處。其實,建議這麽做的,不是李淵,而是李世民。

李淵當時雖有不舍,卻覺得兒子說得很有道理。和天下相比,這些女人又都算得上什麽呢?一旦他坐上皇位,天下都是他的了,天下的女人,能不是他的嗎?

李淵打著“廢昏立明興義兵”的旗號,在太原的興國寺前設壇誓師,發表演講,那是他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在眾人面前承認他要起兵。雖然,起兵準備早已進行,可對“起兵”二字,李淵一直躲躲閃閃。

誓師大會非常成功。李淵做得煞有介事,那私底下曾做了無數次彩排的演講,被李淵的聲情並茂,搞得像即興演講。他愛天下蒼生,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很是同情,為因連綿戰爭在戰場上死去的將士惋惜,對當今皇上的昏庸無道很是憤怒……

沒有反對的聲音,有的只是群情激昂。

在這場數萬人的誓師大會上,李淵列舉了隋煬帝的很多罪狀,那種種罪狀,仿佛告訴眾人,再不推翻他,天理不容;那種種罪狀,是百姓們深惡痛絕的,恨之入骨的。就這樣,以人民的名義,李淵開始了他坐上皇位的偉大征程:舉義兵、入長安、立隋室、篡位建國……

第十二節 李淵自封大將軍

(1)

公元617年6月9日, 承慶殿氣氛熱烈而肅然,那曾經帶著曖昧,泛著脂粉香的屏風,被帶著斧形花紋圖案的屏風所替代。那一個個斧形花紋,似乎在告訴人們,這裏已不再是女人的溫柔鄉,而是男人的血腥戰場。

青銅熏爐裏燃起的裊裊輕煙在空氣中飄蕩,禮樂聲響起,大門推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裴寂、劉政會、長孫順德、劉弘基、阿史那大柰、溫大雅、柴紹等一行人昂首闊步而來,走到大堂中間,他們自然分成兩排,筆直站立。

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掩飾不住的激動,他們知道,改變他們命運的機會來了,以後若反隋成功,奪得天下,他們之中的每個人都將是開國功臣,有著至高的榮耀。

李淵的興奮不言而喻,被皇上表弟壓制的年代結束了,從此刻起,他將要和表弟爭奪天下了。他內心激情澎湃,即使在竭力壓制,卻也能從他不同於往日的動作中發現。

昂首挺胸,邁著方步,像閱兵似的,李淵一步步從兩排人的注視中走過,走到中間位置,站定。在從兩旁的每個人的臉上掃視一遍後,他說:“起兵在即,在這個良辰吉日,就讓彥弘把檄文念給大家聽吧!”

溫大雅出場了,他緩緩從隊列中出來,因過分激動,顯得有些拘謹,手裏的檄書是在誓師大會上李淵念過的,溫大雅爛熟於心,此時再念,聽到的人依然激動不已,熱血沸騰。